|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寿宁县李家洋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5-11-21 10:25:17  作者: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初冬的阳光洒在寿宁县竹管垅乡李家洋村的茶山上,连绵的绿意为山野披上了一袭动人的“绿装”。畲歌飞扬中,炊烟从青瓦黛墙间袅袅升起,与远处马鞍山巅的雾霭交织。这个几年前还因村情复杂、信访频发而“名声在外”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的和谐家园。

漫步村中,古韵新风扑面而来,富民产业初见成效。这场由内而外的美丽“蝶变”,正是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其列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系观察点后,探索出的精准治理生动实践。

从“无人理事”到“服务零距离” 

“以前村里发展比较落后,有事找不到人管。现在好了,处处焕然一新,住得舒心,出行也方便。”在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前,村民温大爷感慨道。

改变的契机始于2021年。面对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能力不足的状况,李家洋村以换届为契机,成功引导叶贵荣、温进华等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的优秀青年回村。

“我们筹措20多万元,精心打造了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卫生医疗、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目的就是重塑村民对班子的信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贵荣介绍。阵地升级后,村里试点推行“入党先进格”“福气积分榜”等新机制,将党员服务群众的表现量化成积分并公示。

李家洋村治理创新的核心,在于将收集到的“民意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并将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公开“晾晒”。

“谁调解了矛盾、谁参加了服务、项目进度如何,都一清二楚。现在大家你追我赶,都怕落后。”党员老钟指着积分榜说。这套将党员管理深度嵌入网格的机制,既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拉近了干群距离,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承诺了就要做到,做得好不好大家说了算。”叶贵荣说。与之配套的“福气积分制”,则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行为量化,并可兑换生活用品,让抽象的乡风文明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认同。

“新农人”归来,撂荒地生金 

李家洋村生态优良、山清水秀,村民多以种植水稻、茶叶为生,但以往收益不高,村民增收困难。转机来自村党支部的主动作为。村党支部积极对接市、县有关部门和商会,签订“我在宁德有亩田”认购协议,开垦撂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并改良茶叶品种,掀起了一股复耕复种的热潮。通过宣传动员,多家企业前来认领农田,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而真正点燃产业引擎的,是“新农人”温进华的回归。在家乡的感召下,他返乡创办了“畲之韵家庭农场”,通过流转110亩土地,规模化发展线椒、高山辣椒等特色农业,农场不仅提供了23个稳定的就业岗位,更带动周边农户年人均增收1.8万元。如今,温进华已从“致富能手”成长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村委会副主任。

从“脏乱差”到“净绿美” 

乡村治理的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环境的蜕变。

李家洋村推行“逢三进格”工作机制——每逢带“三”的日子,乡干部、网格员和村民代表便共同深入网格,参与环境整治、排查卫生死角。

按照“三集中六清楚”的要求,该村对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周检查、月评比”的红黑榜制度,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前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谁家要是上了黑榜,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大家都想方设法让自家变得更舒适、更整洁。”刚获评“美丽庭院”的村民雷大姐,一边整理着院中的花草,一边自豪地说。

作为寿宁县四个畲族村落之一,李家洋村近40%的人口是畲族。恢复畲村畲味是当地群众的共同心愿。

李家洋村以“田园畲村”为主题,邀请台湾乡建团队驻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对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性指导。同时,建成了畲族民俗文化展示馆,连续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通过对歌、舞蹈、民俗展示等活动激活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

如今,漫步在李家洋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富含畲族元素的微景观与文化墙绘巧妙点缀其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从昔日的怨气弥漫到今天的畲歌悠扬,李家洋村的蜕变印证着:只要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民生关切,激发内生动力,就能在基层的土壤中孕育出和谐有序的治理之花,让古老的畲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闽东日报 吴苏梅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