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古田利洋:翠屏湖畔 丰年柿季美

2025-11-24 09:16:41  作者:茹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初冬时节,走进古田县城东街道利洋村,翠绿的山头点缀着橙红。一个个饱满的“炮弹柿”悬挂在枝头,犹如一盏盏小灯笼,勾勒出冬日里动人的丰收图景。

冬日晒柿。阴亮 摄

刚刚完成采摘的利洋村“炮弹柿”种植户林世固在家盘点着今年的收获。“今年是个好年景。柿子品质好,很是抢手,收益不错。我家果园种植的200多棵柿子树,今年单棵产量比去年提高了20%左右,收入比去年多两三万元。”林世固笑着说。

游客拍照打卡。刘岩生 摄

利洋村位于景色宜人的翠屏湖畔,一面临湖、三面环山的自然环境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十分适于水果生长,尤其是柿子。当地的柿子因其果实形如炮弹,被称“炮弹柿”。目前,全村共种植“炮弹柿”2900亩,年产量约500万公斤,今年预计产值可达5000万元左右。

面对如今火红的“柿”业,很难想象,多年前,利洋村的“炮弹柿”也曾因品牌建设落后、销售渠道窄等短板,遭遇过增产不增收的窘境——每斤柿子售价仅几角钱,柿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何让老产业闯出新路子?一场强产业、显特色、促增收的产业再出发在利洋村拉开大幕。

打铁必需自身硬,卖出好价格的关键支撑无疑是品质。该村在柿子种植技术提升上持续加码——

定期邀请农技专家为果农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炮弹柿”种植养护过程中的难题。

优化品种、树立标准、精细管理,在品质把控上实现“从田间到舌尖”全覆盖。

根据柿子大小和品相进行分类,并引入纯物理硬果脱涩技术进行处理,充分保留果实的营养成分和脆甜风味。

……

果农的精心管理以及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使得这里产出的“炮弹柿”品质优良,产量高、口感脆、品相好,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为了让园中“枝头红”真正变成村民“手里金”,利洋村还围绕延链强链补链,由村党支部领办“天元柿子合作社”,创立“兴利洋”特色品牌,构建起村集体和群众同发展、共富裕的经济共同体。开辟农贸市场、商超、上门采摘等线下销售渠道,拓展微信朋友圈、抖音商城等线上销售渠道……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利洋炮弹柿”逐渐走出山门,打响品牌。

柿园童趣。王志凌 摄

“今年,村里的柿子还没成熟,就已经有客商在线上、线下下单了,最高单价达每公斤15元。目前,村里八成以上的柿子都已完成销售。”利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寿敬说。

柿园中开心玩耍的孩子们。林森 摄

在如今的利洋村,“柿子红了”不仅是一场丰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原料”。

乘时借“柿”。近年来,利洋村立足“利洋炮弹柿”品牌IP,深挖古厝群落和翠屏湖生态资源潜力,全力推进“产业+文旅+生态”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修缮古民居;打造柿文化“打卡点”、观景台;每年精心策划“柿子采摘季”,扩大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组建“古田县利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多元化的业态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田园“慢生活”。

人来了,业兴了,“热辣滚烫”的文旅新气象也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村民们办民宿、做美食、卖柿文创产品,竞相吃起“旅游饭”。今年“柿子采摘季”当天就吸引2万多人来到利洋村,有效拉动当地的餐饮业、民宿业及农产品销售。

从“枝头红”到“产业旺”,一颗小柿子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绘就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柿子文创周边,让‘柿柿如意’的美好祝愿不仅能挂在枝头,更能被带回家中。同时,开发柿子干果蜜饯、果酱等多元农产品,让枝头的柿子成为强村富民的强力‘引擎’。”林寿敬说。(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