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周宁:“中心村”带“一片美”

2019-11-16 09:43:31  作者:黄起青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连日来,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村委楼建设及巷道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村是县里的门面村,鲤鱼溪景区变美,村里建设也不能落后。”浦源村党支部书记郑祖文说,乡村振兴,浦源村可得当好“领头雁”。

2016年以来,浦源村以鲤鱼溪景区为突破点,不断提升其功能、形象与品位,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戏鲤鱼、游古村、赏花海、看非遗、观“灯光秀”,鲤鱼溪原初、万宜驿站、丰景客栈等一批民宿应运而生,副食品店、扁食店、“农家乐”遍布街道。

如今,浦源村渐成“中心村”,放射状影响着周边村落。浦源村鲤鱼溪花海与上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连接,串联形成覆盖浦源、上洋、东升、溪坪、吴山底等村,集人文风光、农业采摘、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半圆形,推动周边村落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并吸引向山兰园、延周百合、鸿腾食用菌等企业落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高盛蓝莓基地位于吴山底村和浦源村之间,游客游览周边景区后经常会来体验采摘乐,这就是景区游的溢出效应。”高盛蓝莓基地负责人郑乃寿说。

随着旅游集散中心、工人文化宫的落成,以及三源大道、鲤鱼溪南路的建成通车,浦源村与坂头、端源、萌源等村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形成了集古村、小树林、红色文化园等景点的另一个半圆形。

近年来,周宁县因地制宜,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出“中心村”模式,即以区域内“领头雁”村为中心,扶持帮带薄弱村,“一强带多弱”,或以产业项目为依托,着重挖掘各村产业联合点,抱团形成区域内产业互联、集体承载、融合发展、共同抗风险的“产业合”的发展局面。

除了浦源村,一些“中心村”也已初露光芒。首批“中国乡村游模范村”礼门乡陈峭村是游客露营看日出、星空的绝佳胜地,每年吸引游客约17万人次。一个月前,礼门至陈峭段县道按4级公路标准改造后通车,散布在该县道沿途两侧的常源村、楼下村及滴水岩、蝙蝠洞等景点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外出经商的吴助瑞瞄准了陈峭的热度及老家楼下村的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回乡成立了福建文峰锦有限公司,改造明矾厂旧址作为观光点,修缮古民居,建民宿。

“路修好了,旅游车进出方便,体验‘一条龙’景点乡村游的游客自然也多了。”吴助瑞说,他还计划在楼下村和陈峭村建设电缆车项目,加强两个景区的互动性,让游客能在高空饱览秀美山川。

拥有吊脚楼的紫竹村修建道路通往首章村方广寺,连点汇成乡村自驾游路线,沿线带动灵凤山村、半岭村发展;人气渐旺的少数民族村云门村的畲族特色则与古厝文化村洋中村、川中村相得益彰,成为摄影打卡点;李墩镇不锈钢工业园区正式运营后,预计可吸纳1万余人就业,人员的大量聚集,将助推李墩村、黄埔村、陈厝村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甚至以产业“带火”整个李墩镇;咸村火车站即将投入使用,“交通枢纽”也将拉动周边村落各项产业一路铺展。

一棋走活,满盘皆赢。“‘中心村’模式,不仅更强调错位发展、做强产业,而且能实现借力发展,让整体竞争力更强。”周宁县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周雄说:“接下来,我们将加强‘中心村’的布点建设,引导薄弱村产业相对向‘中心村’集聚,让‘一处美’带‘一片美’。”(闽东日报 黄起青)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