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宁德旅游 > 正文

印象东侨

2020-01-07 10:30:20  作者:苏云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每次经过东侨,大都步履匆匆。以致友人问我对东侨的记忆,我总是难以细致描述。直到此番采风,林林总总的印象,在脑海中交织和叠加,对这座新城有了三个清晰的感觉:年轻、轻快和轻松。

先说说年轻吧。据介绍,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源于东湖塘华侨农场。1997年,以华侨农场为基础,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使从东湖塘华侨农场成立算起,也不过50多年的光阴。夹在长则追及两晋、短则建于民国的兄弟县市间,东侨,这个闽东最年轻的区域,可谓是青春年少。

其实,年轻的不仅仅是东侨的建制,还有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东侨大部分还是一片海洋。从这个意义上讲,东侨无疑是座从海上“浮”起的城市。

闽东地区,山多地少,为了生存和发展,先民们很早就把目光瞄向了海洋。据说早在唐代,就有人想在这里围海造田,虽然最终没有围成,但却留下了东侨最早的地名:东湖塘和曲尺塘。公元1249年,在宁德知县李泽民的努力下,东湖塘终于成功筑起了二百余丈长的海堤,围出了一片沃野。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在风浪的冲击下,海堤最后还是崩溃了,只留下了“李公堤”这个名字。此后七百年间,不少仁人志士也曾多次组织重修,但最后都功亏一篑。

从1958年开始,直到1965年,宁德举全县之力,集中围垦东湖塘,最终建成了岐头至金蛇山、贵岐至金蛇山二道海堤。堤成后,东侨“浮”出了水面。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为安置东南亚归国“难侨”,建起了东湖塘华侨农场。此后,宁德县城以东,不再是一片汪洋,原先需要乘船才能到达的大门山、塔山、金蛇头,如今已被条条大道所连接。

也许正因为年轻,没有太多的历史负担,东侨前进的脚步迈得特别轻快。当改革的春风吹起,这片年轻的土地,焕发出别样的青春。年轻的东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交通变化之大令人惊叹。邻近的三都澳正向世界级深水良港迈进。穿城而过的有温福铁路、沈海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衢宁铁路,还有城市主干道福宁路、宁川路、闽东路、天湖路……它们或横贯东西,或纵跨南北,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路网。

产业上,新产业异军突起。锂电新能源小镇初露锋芒,在时代新能源和新能源科技两家龙头企业的“磁吸”下,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东侨,构建起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群。除了锂电新能源产业,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汽宁德基地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7个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宁德速度”。东侨的“轻快”,风驰电掣。

交通的发展,产业的振兴,带来了城市的发展,而今,东移、南拓、北展的东侨,一幢幢高楼树起,一个个小区建成。随着医院、学校、公园等服务类机构和设施的跟进,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这座新城,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东侨,吸引人的除了更好的发展前途,还有更“轻松惬意”的生活。

上世纪东湖塘围海筑堤后,形成了大片水域——东湖。今天,围绕着东湖这片水域,南北岸公园、体育中心、会展中心、艺术馆、图书馆等建筑逐一落成,这片曾经潮起潮落的地方,已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并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

其实,在东侨,类似东湖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的东侨,湖在城中,家在园中,放眼放去,处处绿树成荫。静下心来,耳边是鸟声和虫鸣。东侨,既拥有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又不失轻松的田园风情,实在是一座绿色宜居的海湾新城。

这,就是东侨,年轻、轻快又轻松。 (闽东日报 苏云)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