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福安大留村:千年古村遗韵长

2020-05-19 09:43:42  作者:刘昌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罗江街道大留村全貌  魏文 摄 

九州的风从遥远时空中吹来,混着松林竹海间草木芳香的气息,轻拂着小桥流水、宁静悠然的村庄,穿过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在蜿蜒曲折的巷道深处,犹如一幅美丽隽永的历史画卷,那里有鱼米街市的喧嚣,鳞次栉比的屋舍,私塾里手捧青皮书的少年郎,官道上行色匆匆的贩夫走卒,以及田野中辛勤耕种的农夫……

行走在大留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中,仿佛在时空的遂道中穿行,偶尔会有些错觉,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过去,这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先民繁衍生息,从唐至宋,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已盛极一时,就此一朝(北南二宋)考取功名进士及第者就达10多人。

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这里曾留下许多名人的足迹和身影,因此也成就了大留村曾经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里有著名理学家朱熹流寓时授徒讲学的遗址;这里有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勤王驻足时和咏的“伤心今北府,遗恨古东州”的千古绝唱。

同时,这里还有朱熹高足杨复、张泳两位理学门人继承弘扬朱子学说并创作了蜚声海内外的《仪礼·旁通图》《论郊祭》《正学论》等著作名篇;这里有张观(自山)义照乾坤、精忠报国,上书皇帝阐明主战抗金的英勇事迹;这里有张过提议析长溪西乡韩阳建县并筹备输送钱粮基石的故事;这里有父子、兄弟双进士传为美谈的阮氏杰出人物;这里有反抗元朝暴政揭竿起义的布衣英雄傅贵卿的故事以及“东寨”“西寨”遗址;这里有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举人、“公车上书”的参与者、福宁中学(福安一中前身)校长张如翰“乐育功深”最高褒奖题词;这里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官道、烽火台、民俗宫祠、寺庙建筑、传统民居和古井群落……

无论是神秘色彩的传说,还是有文可考的历史典籍,又或是岁月遗留下来的翰墨手稿,这里的每一片青砖石瓦,每一块碑文匾额,都是一段记忆的碎片,这些碎片支撑着大留的文化脉络,向世人展示着千年古村的沧海桑田。

“此地一经名贤过,遂令山色辉古今。”今日之大留既依稀可见往日的繁荣旧貌,又随着时代的变迁,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留是美丽的,美丽在青山绿水;大留是醇厚的,醇厚在古韵悠悠;大留是典雅的,典雅在翰墨留香;大留是正气的,正气在宽容博大。时间的长河无尽头,在历史的画卷上永远有新的笔触。(闽东日报 刘昌荣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