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屏南路下:敲开“致富门” 筑牢“幸福梦”

2020-05-26 10:31:39  作者:甘叶斌 胡华鑫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春去夏至,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路下乡的竹林日渐茂盛。笋季将过,中秋村村民林顺却不像往年一样急着上山挖笋。“家里160多亩竹林全部承包给合作社了,每年坐等收钱就行,比卖笋赚得多。”他乐呵呵地说。

林顺口中的合作社便是屏南县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于2017年成立,主营毛竹开发,落点路下乡,看中的是该乡4万多亩的竹林。路下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林木葱茏。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竹子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竹业也成为当地的传统产业。

然而,过去毛竹长在深山没人管护,任其自生自灭,加上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加工企业少,造成销路难、价格低,这些都严重挫伤了竹农的积极性。

如何用毛竹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这池春水?路下乡通过引进企业、承包竹山的方式,让“困山竹”成为农民的“致富竹”。

“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我们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木兴介绍,一是家里无劳动力的农户,可将竹林承包给合作社。承包期20年,每亩每年70元,农户无需参与经营。二是家里有劳动力的,竹林由农户自管,合作社则负责砍伐、收购,一吨竹子的价格为500元至600元。第三种,就是农户自己砍伐竹子,合作社负责上门收购。

通过这三种经营模式,竹农积极性显著提高,许多原本担心竹子卖不出去的竹农都往山上跑。路下乡几近荒废的竹山被盘活,在有效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群众增收,农户村企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此外,路下乡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高山花卉、竹业、食用菌、茶叶、棘胸蛙等五大特色产业,做响“一村一品”品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养,培植壮大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特色优势更加明显。

产业扶贫是路下乡精准施策的核心。路下乡结合乡情实际,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形成“大小产业相联、长短产业互补、多重产业延伸”的产业扶贫格局。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