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路下:敲开“致富门” 筑牢“幸福梦”
nd.fjsen.com 2020-05-26 10:31:39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春去夏至,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路下乡的竹林日渐茂盛。笋季将过,中秋村村民林顺却不像往年一样急着上山挖笋。“家里160多亩竹林全部承包给合作社了,每年坐等收钱就行,比卖笋赚得多。”他乐呵呵地说。 林顺口中的合作社便是屏南县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于2017年成立,主营毛竹开发,落点路下乡,看中的是该乡4万多亩的竹林。路下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林木葱茏。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竹子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竹业也成为当地的传统产业。 然而,过去毛竹长在深山没人管护,任其自生自灭,加上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加工企业少,造成销路难、价格低,这些都严重挫伤了竹农的积极性。 如何用毛竹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这池春水?路下乡通过引进企业、承包竹山的方式,让“困山竹”成为农民的“致富竹”。 “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我们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木兴介绍,一是家里无劳动力的农户,可将竹林承包给合作社。承包期20年,每亩每年70元,农户无需参与经营。二是家里有劳动力的,竹林由农户自管,合作社则负责砍伐、收购,一吨竹子的价格为500元至600元。第三种,就是农户自己砍伐竹子,合作社负责上门收购。 通过这三种经营模式,竹农积极性显著提高,许多原本担心竹子卖不出去的竹农都往山上跑。路下乡几近荒废的竹山被盘活,在有效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群众增收,农户村企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此外,路下乡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高山花卉、竹业、食用菌、茶叶、棘胸蛙等五大特色产业,做响“一村一品”品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养,培植壮大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特色优势更加明显。 产业扶贫是路下乡精准施策的核心。路下乡结合乡情实际,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形成“大小产业相联、长短产业互补、多重产业延伸”的产业扶贫格局。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