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福安溪潭镇瓜溪村:党建引领 脱贫有劲

2020-08-18 11:47:24  作者: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近日,记者来到福安市溪潭镇瓜溪村脱贫户黄第四的新房,只见干净整洁的屋内,各类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以前住在危房里,每到台风季节就担惊受怕。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使我住上新房,日子也越过越好了。”黄第四笑着说。

黄第四生活的幸福变化乃至整个瓜溪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建的引领。

瓜溪村地处福安市溪潭镇西部山区,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加上基础设施薄弱,文教卫生事业落后,农民经济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只能依靠外出务工与种植传统经济作物获取微薄收入,农户因病、因残、因学致贫数量不少,贫困面较大,脱贫攻坚面临严峻挑战。

瓜溪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德鸿说:“基层组织建设是抓好脱贫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瓜溪村党支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脱贫济困、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长、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实现了让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常态化周期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上党课、组织义务劳动等形式唤醒党员身份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带个好头;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困难群众,访贫问苦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严格的党内管理制度,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

“以前党支部不仅活动少,党员们的积极性也不高。现在组织生活丰富了,党员参与度高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都起来了。”老党员钟禄弟说。

党员队伍得到强化,全村党员群众凝心聚力,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

“村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及其他困难群众建立常态关注机制,做好动态调整工作。尤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定期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并解决困难。”蒋德鸿说。

在脱贫攻坚中,瓜溪村党支部还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为打破村里林多地少,耕地小且分散,难以进行大规模农产品种植的“自然瓶颈”,蒋德鸿带领党员通过与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及稻麦所专家对接,开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方面相关探索,引进目前市场较为少见的彩色马铃薯及紫米、红米在村内种植,选取少数村民进行试点实验,为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推广提供经验。并采用废弃校舍租赁、投资分红等方式拓宽村财增收渠道,扩大村财规模。2019年,村财年收入由2017年的3万元增至14.81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12391元增至15100元。

脱贫只是新起点。随着脱贫工作的稳步推进,瓜溪群众对生活水平提高有了新要求。为此,一场美化清洁家园行动在该村随之展开。

“党员带头,向村民传递洁净卫生的生活理念,发动村民以实际行动爱护家园环境,不随意倾倒垃圾,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逐渐树立环保意识,戒除不良习惯。”蒋德鸿说。

该村还相继投入项目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及民生福祉建设。随着农村道路拓宽硬化、安全饮水工程提升改造、夜间照明工程、防洪水利设施、河道景观整治、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改水改厕等项目的推进,瓜溪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实现重大飞跃,有效满足村民在安全生产与宜居生活方面的需要,也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这两年村子变化很大,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更舒适了。”村民们笑着说。(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余泓淼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