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寿宁凤阳,冬戏开锣!

民间北路戏艺人自编自演高山茶主题新剧登场

2021-12-07 15:06:49  作者:吴圣锦 林翠慧 刘霄鹏 郑承东 刘岩生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婉转唱段尽展古镇人文风情,

起伏剧情再现茶乡百姓故事。

12月3日下午,寿宁北路戏发源地凤阳,古色古香的北路戏演艺中心大舞台上,鼓点铿锵、琴韵悠扬,演员们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将一出茶乡故事演绎得引人入胜,赢来观众席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日,凤阳北路戏2021冬戏开锣暨新编剧目《高山茶缘》首场献演活动开启。农民戏农民演。这出由凤阳“泥腿子”演员们在劳作之余历经三个月自编自排自演的北路戏新编剧目朴实自然,亮点频出。全剧展示了高山茶乡美好的地理人文,弘扬了高山茶农热爱家乡、执着匠艺、勤劳智慧、古道热肠的精神风貌。

出席当日演艺活动的有寿宁县及凤阳镇两级有关领导、部分寿宁籍省市县人大代表,市县影协摄影创作者以及来自凤阳及周边乡村的农民戏迷们。家住凤阳村“戏班巷”年逾古稀的刘大伯在观演现场告诉记者,在冬闲时段看戏听戏,多年来已经成为凤阳农民的生活习惯。“在座的一些村民,他们过去是北路戏舞台上的老演员,现在也是舞台下的热心观众!”刘大伯说。

寿宁北路戏原称为“福建乱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珍稀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现仅存于闽东北,以寿宁县为主。2006年6月,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跻身闽东第一批国宝级文化遗产。凤阳镇早在清嘉庆年间,便创办了北路戏班,此后200多年来凤阳北路戏从没停止舞台演出。

近年来,凤阳镇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凝聚民间力量,先后累计筹资1700多万元,建设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演艺中心、凤阳农民文化宫、凤阳镇乡村文化广场;寿宁北路戏发源地戏曲民俗文化展陈馆及凤阳北路戏校园传承培训中心已动工建设。与此同时,北路戏的遗存挖掘和新编剧本创作演艺也与时俱进,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业内人士认为,寿宁北路戏发源地凤阳,在北路戏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兼具演练舞台阵地和设备、完整本土戏班和演员、正宗地方传统剧种演出,成为闽东乡村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凤阳民众对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理念值得推崇。

本次凤阳北路戏2021冬戏开锣暨新编剧目《高山茶缘》首场献演,是由凤阳镇党委、政府和凤阳民间北路戏剧团联合主办的重要戏曲文化活动项目之一。该剧目受到了寿宁县茶产业领导小组、寿宁县文旅部门及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的重视和项目扶持。“借助寿宁北路戏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魅力,将寿宁高山茶文化底蕴及茶乡风土人情、民俗画卷展示出来,这样的文化融合活动势必进一步扩大‘寿宁高山茶’的品牌影响力。”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勇表示。(闽东日报记者 吴圣锦 林翠慧 刘霄鹏/文  郑承东 刘岩生/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