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屏南频道 > 正文

屏南:汇聚人才之力 唤醒乡村之美

2023-07-04 10:50:00  作者:甘叶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7月4日讯(通讯员 甘叶斌)时至周末,漫步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莒溪两岸迎风招展的复古酒旗,风雨廊里刻着酒诗的流苏花灯,池塘边上葱翠雅致的小微花圃,青石巷旁精心摆放的酒坛绿植……一处处秀美的“微景观”和浓厚的酒文化气息吸引了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去年以来,我们将房前屋后、废弃酒缸等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微景观,这样既节约成本又精致美观。”从事自媒体行业的返乡创业青年陈丽清说。

自被选聘为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以来,陈丽清依托服务项目对北墘村黄酒、古民居等文化资源进行整体策划运营,有效拉动集体、村民增收,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发展“美丽经济”。

乡村环境好了,还需要有人来运营,从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转型,亟需专业经管人才。

为此,屏南县坚持组织引领,扎实开展“党建聚力为民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以人才为抓手,以服务乡村文化建设为发力点之一,广聚各路英才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实施文创项目“揭榜挂帅”,以领赏攻关形式激励人才在乡村建设中奋勇争先,制定出台支持文创人才发展十条措施,为人才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专属政策支持,在县域内形成了组织引领、高位谋划、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乡村发展工作局面。

北墘村的“化茧成蝶”是屏南通过择优选聘人才精准服务乡村建设、打造美好家园的一个生动实践。

龙潭村。王志凌 摄

目前,屏南已有61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投身乡村,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开创新局,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资源优化整合,推进村级增收、村民致富,真正让乡村“活”起来。

有了组织搭台、人才唱戏,乡村文化创造力全面激活。以温铁军、林正碌、张勇等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队伍主持实施文创项目,持续提升龙潭、厦地、前洋、前汾溪等文创样板区内涵,逐步推进寿山、墘头、前塘等新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让更多古村走上文创振兴之路。探索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策划生成“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启动全国首个“云村民”计划、开发“暗夜经济”,有效催化乡村产业体系提能升级。挖掘寿山茶盐古道、前汾溪乡野艺校、四坪全国小镇美学榜样等文化IP效应,承接夏令营、硕博研习营、社会美育国际工作论坛暨实践者会议等活动,形成“大区域研学”产业链条。

厦地村。王志凌 摄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人才团队依托艺术共享空间,常态化开展油画创作、咖啡品鉴、电商直播等文创公益教学,赋能留守村民和弱势群体就业创业,助其融入时代发展浪潮,蜕变成有自信、有创意、有作为的人。积极链接资源网络,发起“今晚吃什么”“我们的节日”“村歌计划”等文化项目,策办画展、开酒节、戏曲节、文创集市、原创音乐会等文艺活动,将艺术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涌现出北墘、四坪、寿山等一批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前洋村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屏南共接待游客达19.33万人次,同比增长88.77%,旅游创收1.24亿元,同比增长110.74%。

“近年来,屏南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让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人才底气。”屏南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和片区党委集成发挥作用,真正把力量聚起来,为打造更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