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柘荣:特色产业开花 联农共富结果

2025-07-06 22:09:49  作者: 杨洋 刘岩生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近年来,柘荣县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抓龙头带农户、抓产业带就业,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特色产业开花 联农共富结果

种植辣椒,让章剑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柘荣县东源乡铁场村,章剑鸿是有名的“柘荣大黄椒”种植大户。2024年,他种植辣椒30多亩,产值达20多万元。

“只要管理得当,这黄椒就是地里的‘软黄金’。”不仅自己致富,章剑鸿还带动周边5名村民到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接下来,马上就要进入辣椒采摘季,整个采摘过程将持续至年底。采摘季时,务工的群众最多达50余人。”章剑鸿说。

铁场村,是远近闻名的“辣椒村”,全村半数以上人口从事辣椒种植、加工。近年来,村里与福建融盛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推行“片区党建联盟+强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带动农户增收。

“公司实行订单作业,与合作社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融盛食品负责人林建荣说,公司集中育苗,统一为合作社种植户提供健康种苗,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最近,该公司还积极探索玉米与黄椒轮作模式,实现“一地两收”,仅黄椒就能实现亩产值近万元,进一步推动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

经过多年发展,辣椒产业已实现种苗繁育、规范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并辐射带动全县9个乡镇及周边100多个村,辣椒种植面积30多万亩,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

在宅中乡坑坪村,特色产业同样蓬勃发展。坑坪村山头自然村村民缪石兴正忙着收割小蓟。“小蓟管理简单,收益却很高,每亩晒干后产量近350公斤,亩产值达1.6万元以上。”缪石兴说。

小蓟,又名刺儿菜,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除了收益高,小蓟还能与水稻进行轮种,实现一块地有两份收成,大家都乐意种。”坑坪村党支部书记符良佺说。

“硒”望田野,孕育新希望。与寻常水稻不同的是,坑坪村的土地富含硒、锌元素,产出的硒锌大米比寻常大米价格高。依托这一优势,村里成立柘荣县锌硒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农户+基地”的方式,大力发展硒锌大米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700亩。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大米加工厂,引进先进加工设备,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的水稻,再进行精细化加工和包装。

为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目标,宅中乡以坑坪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的后垅村、山竹坑村等共同建立硒锌产业片区党建联盟,连片建成千亩硒锌茶、硒锌米及百亩硒锌橙柑等产业种植区,注册“宅硒地”“宅柘里”等5个集体共享商标,通过合作社销售硒锌大米、黄豆、茶叶、太子参、柑橘等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现代农业体系,实现村财增收。

柘荣千村千面,自然禀赋各异,产业根基各具特色,通往全面振兴的路径虽千差万别,但底层逻辑始终清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每个村庄都能走出适合自己的振兴之路。

基于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柘荣构建“2+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2”指的是太子参与高山白茶两大主导产业。近年来,柘荣通过对种、产、销等环节的全面发力和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的建设,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联农带农富农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推动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实现茶园建设、综合产值、品牌效应三大突破。2024年,柘荣高山白茶以35.14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0榜单,连续3年获得“全国茶叶百强县”等荣誉称号,培育中国首家纳斯达克上市茶企“闽东红”,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亿元大关,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在英山乡凤洋村,参农杨郑福的10余亩太子参田迎来了大丰收。“今年种下的‘柘参4号’太子参品种块根大、品质好,且整个种植过程病虫害少,亩产有400多公斤。”杨郑福说。

得益于优良种苗,像杨郑福这般的参农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实现丰产优产。这与福建柘参生物科技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不遗余力研发太子参新品种、新技术息息相关。“我们和宁德师范学院合作,应用杂交育种、分子标记、系统选育、脱毒检测等技术,选育出‘柘参4号’等太子参新品种以及‘柘参5号’杂交新品系,并提纯复壮‘柘参1号’‘柘参2号’原主栽品种。”该公司总经理郑生文说。

为实现太子参种苗的精细化管理,该公司位于凤洋村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溯源系统,实时监测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光照、虫情、土壤水分等数据,一旦环境偏离太子参生长的最适合状态,即可远程对棚内环境进行智能调控,让太子参种苗在适合的环境中健康稳定生长。“仅这个育苗基地就能为全县提供太子参种参100多亩,我们还对使用基地种参的农户实施保护价收购。”郑生文说。

一根参兴业富民的背后,是柘荣向“新”图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福九味”国家中药材集群建设项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夯实种业体系基础、创新种业科技攻关、扶优做强种业企业,先后建成全国首个“太子参植物工厂”、太子参种质资源库、太子参良种繁育基地,蹚出一条太子参种业发展新路。

采访手记

行走在柘荣,一粒辣椒、一根参、一叶茶,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载体,更成为农民共富的密码。

铁场村与融盛食品公司的村企合作,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技术共享”,让农户与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坑坪村带动周边村的产业联动,打破了传统村庄边界,形成了“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共富网络。而科技加持,让太子参种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这种“数字农业”的尝试,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的生产逻辑,更重塑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

乡村振兴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每个村庄、每个农户在土地上写就的微观史诗。当科技赋能、组织创新、生态优先成为乡村发展的“标配”,闽东广袤田野上的新叙事,正等待更多“解法”去续写。(闽东日报 杨洋 刘岩生)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