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1:26:17 作者:吴枋宸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近海做“减法” 深海做“加法” ——霞浦县坚持“生态用海”推进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工作 海面如镜,山色倒映其中,微风吹来,浪花飞溅,海鸥翱翔。在霞浦县溪南镇西安海域,昔日纵横密布的网箱渔排如今已完成整改,重新露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海面,海天一色,景致宜人。 霞浦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县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霞浦县群众而言,这句话蕴含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也让不少百姓加入海上养殖的队伍中。然而,高密度的养殖带来的是县域湾内水质逐年变差,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品质和效益。2023年11月,遥感监测显示,霞浦县湾内超规划网箱养殖面积达909.9公顷。 青山碧水是财富,也是希望,更是未来。去年5月,霞浦县掀起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热潮,围绕海上养殖“减量”这个重点,逐片海域、逐个渔排推进违规养殖清退,一场海上“战役”打响了...... 事关大局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 “嘟嘟”的马达声打破清晨海面的宁静,霞浦县溪南镇的干部们乘坐快艇迎着第一缕曙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超规划渔排进行切割分解。作为霞浦县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任务最重的乡镇,去年以来,溪南镇干部们夜以继日奔走在海上渔排,对超规划网箱养殖进行清退。截至今年6月底,该镇已累计清退超规划养殖网箱17.7943万口,清退面积359.0352公顷,占总任务的65.67%。 沙江镇组织攻坚队开展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工作。沙江镇政府供图 “清退超规划网箱,难度不亚于搞拆迁。”溪南镇镇长刘峰说,听说超规划网箱要清退,部分养殖户起初并不太接受:“说拆就拆,以后我们喝西北风?”“我们投入了那么多钱,现在家里主要收入就靠这几箱鱼。”……“我们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环保账、历史账,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是为老百姓好,获利更多的也是老百姓。”刘峰苦口婆心地劝道。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溪南镇领导干部一起深入一线,通过“上排宣传、入户约谈、现场切割”三步工作法,与群众交心,对符合标准且迁移到霞浦县湾外、外海域的网箱进行适当补助。最终在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上门宣传引导下,渔民同意拆除超规划养殖网箱。 为保障整改工作顺利进行,溪南镇抽调了各条线的“精兵强将”,将辖区海域细分为六个责任片区,并推行“三色两旗”工作法,在作战图上对合规网箱、超规划网箱和部分超规划网箱按“绿、红、黄”三色进行区分标识、分类管理,对完成外迁清退、切割清退的分别按白、蓝两色进行插旗标识,实现清退任务动态跟踪与精准落实。 拆除网箱,为的是水生态环境,但村民的生计,也是大事。 溪南七星渔排。张羽 摄 北壁乡养殖户老陈在铁炉下角洋海域养殖256口网箱的大黄鱼,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观。“不养鱼家里就没有收入来源了。”老陈坦言,一开始自己十分抗拒,也并不能理解镇政府这番举措。 为了消除群众的抵触情绪,该乡积极为养殖户争取到“内转外”项目补助及湾外深水大网箱相关政策。可是养殖户们对卖鱼周期的把控、湾外养殖环境的未知充满顾虑,使得整改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每天穿梭于各个海域之间,带着渔业专家登上渔排与养殖户耐心地讲解湾外深水大网箱的优势。”北壁乡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王云芳说,超规划养殖整改工作让她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乡干部多次的调解和沟通下,养殖户们逐渐理解了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纷纷主动开展“内转外、浅转深”。 “生态不是靠喊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霞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向新说,干群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将整改工作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疏堵结合 “海上牧场”重现碧波荡漾 随着活水船上的机械臂用网兜将最后一部分大黄鱼舀至船中,运往外海深水大网箱,霞浦县北壁乡党委书记林彦伶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她的带队下,趁着今年大黄鱼分苗期,当地2000万尾养殖大黄鱼集体从内海小网箱“搬家”到外海深水大网箱。 溪南镇实现清退任务动态跟踪与精准落实。溪南镇政府供图 去年,霞浦出台海上网箱养殖“内转外、浅转深”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养殖产业由内湾向外湾、由浅海向深海发展。 “东冲口是三都澳唯一的出海口,它的海水流动频次比内湾高,抗风浪方面又较外海更具保障,因此具备‘内转外、浅转深’的自然条件。”林彦伶说,目前,北壁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乡里大型企业先行选址。同时,在东冲和池澳与赤澳之间海域打造472口大网箱,引导养殖户进行大黄鱼、海参或海胆养殖,努力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前总担心转到外海后鱼群存活适应问题,现在来看,顾虑都是多余的。”养殖户老徐感慨道,“新的养殖区域设施全、水质好,养殖密度科学合理,水质优良,养出的大黄鱼品质比以前还好,真是既保护了海洋环境,又让我们的收入有了保障。” 长春镇大力推进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工作。长春镇政府供图 像老陈一样从担心顾虑到信心提振的养殖户比比皆是。在下浒镇,“内转外”海参养殖让养殖户冯德林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外海的水质更好,养殖密度也小,有利于海参的生长和品质提升。”在新迁至外海的塑胶渔排上,冯德林边喂养新投放的海参苗边说。 为更好地为“内转外”的塑胶网箱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下浒镇还计划为养殖户购买《“内转外”塑胶网箱财产保险》,以有效抵御海上养殖风险。下浒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吴耀洲介绍:“我们通过对养殖户‘内转外’塑胶小网箱进行投保,给养殖户吃下‘定心丸’,进一步推动塑胶网箱‘内转外、浅转深’发展。” 集中清理超规划养殖行为的“堵”,与推动内湾浅海向外湾深海养殖转移的“疏”,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北壁乡持续推动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工作。北壁乡政府供图 “今年,我们计划在北壁湾外海域选址建立含筏吊式、小网箱、深水抗风浪网箱等多种养殖方式,集海带、龙须菜、鲍鱼、海参、大黄鱼等多个养殖品种为一体的海上牧场,形成湾外养殖示范区。在保证湾内水质循环、养殖安全的同时保证群众生产和海洋渔业效益。”崔向新表示。 建章立制 确保美丽风光持续显现 利用无人机定时对全镇海域进行航拍建模,即可快速形成“超规划网箱养殖清退作战一张图”……这是溪南镇创新引进的AI智慧治理平台,通过设置5个无人机基站,对全镇海域进行全覆盖监控,及时掌握海上养殖区域变化情况。 当整治进入后半场,长效管控显得尤为关键。结合AI平台实时调度,溪南镇组织海上部署执法船进行常态化巡查,实现重点海域24小时动态管控,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时核查海上养殖情况。“通过‘监管一张网、生态一张图’长效治理机制,实现‘清退一户、销号一户、动态更新’的闭环管理,确保清退整改工作无死角、无盲区。”刘峰说。 沙江海域渔排“内转外”。张羽 摄 线上、线下齐发力。随着整治的推进,渔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原先密集的网箱渔排现在被藻类植物所取代,三都澳内的水质状况也慢慢变好了。”养殖户冯德林说。 网箱清退后,如何防止海上违规新增渔排现象?溪南镇进一步深化工作措施,今年5月起对辖区海域现存渔排网箱进行全覆盖打码固化,同时安排专人跟随上排核查,逐排测量规格、清点口数,精准掌握现存网箱的真实情况,及时甄别渔排属性。通过打码核查,对海面上现存渔排情况进行固化,有利于常态化精准管理,能够高效、准确地甄别和处置新增、移位的渔排。 整改成果需要尽力维护好,常态化的巡查和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长效管控。 和溪南镇相同,下浒镇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岸线巡查工作,密切关注已清退和待清退的海参、黄鱼养殖户动向,以防其复养。同时,结合海上智慧系统,使用无人机每日对海上养殖情况进行动态巡查,通过图像采集比对、现场实地巡查等方式,实时掌握渔排位移动态,夯实巩固清退成果。 三沙湾则不断加大超规划养殖渔排转移情况的源头治理,坚持边整治、边巡查、边巩固的原则,建立严密的海上养殖管控巡查机制。 如今,霞浦县在“依法清、规范养、合规管”的系列“组合拳”下,海域生态环境和养殖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截至今年6月,霞浦县已清退超规划网箱680.5367公顷,完成本年度阶段性任务,曾经的无序养殖乱象已然远去,一股新的气息正扑面而来。 (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