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宁德:金融“及时雨”润泽千行百业

2025-07-08 10:55:18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金融“及时雨”润泽千行百业

——宁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护航科技型企业向“新”求变,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赋能“8+1”特色产业……盛夏时节,一场场金融“及时雨”精准浇灌千行百业,为宁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新时代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市加快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迈入全省前五、全国百强,这背后离不开优质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

科技金融“催生”新质生产力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激励着宁德一路向前。近年来,我市引进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吸引集聚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主导产业集群的崛起,得益于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为了给科技领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我市深入开展“科创兴闽‘银’领开篇”专项行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围绕科技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提供科技信用贷、技术流贷、专利权质押贷等针对性服务。

“自从创设‘技术流’评价体系后,我们在信用评估上不再单纯依赖抵押物,而是更加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科技资质,将企业‘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兴业银行宁德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银行综合考量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等15个维度的数据,在授信审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累计通过“技术流”模式发放贷款超7亿元。

通过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科技贷等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科技型企业活力澎湃,带动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今年1月至5月,宁德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6%、14.9%、1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提升城市“含绿量”

2020年1月,《宁德市进一步加快“电动宁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2025年1月,《关于加快推进“电动宁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宽电动航空器、电动船舶等应用场景。

5年来,从“零碳码头”到“零碳岛”,从“零碳工厂”到“零碳园区”,“电动宁德”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对绿色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其间,全市金融机构主动融入“电动宁德”建设,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印发《关于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各金融机构创设“绿色支行”等专营机构,实现全市银行绿色金融专营部门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为降低绿色低碳企业融资成本,我市金融机构还推出“再贷款+碳减排”“再贷款+清洁能源”等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推动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有力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140.4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24.51%。

普惠金融唱响“山海乐章”

三都镇寒垅村是蕉城区鲍鱼养殖规模最大的行政村,现有鲍鱼养殖户237户,养殖面积3200亩,年产值约11亿元。鲍鱼养殖效益虽高,但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一旦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养殖场经营将陷入困境。

在金融支持下,蕉城区三都镇寒垅村鲍鱼养殖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图为工人向鲍鱼养殖笼投放龙须菜

针对鲍鱼产业特点,农行宁德蕉城支行将服务前移,在渔排上开办海上社区惠农服务旗舰店,并推出“设施贷”产品,最高额度100万元,从受理到放款3天内完成,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解了资金之“渴”,“三农”基本盘更加坚实。宁德山多海阔、生态优良,以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牧、中药材、林竹花卉及乡村旅游为代表的“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规模达2500亿元,融资需求十分旺盛。

近年来,为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我市以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巩固拓展渔排养殖贷、信用村镇创建、“担保云”线上平台等普惠金融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由于银行物理网点覆盖面有限,加上农户金融知识匮乏,宁德乡村金融服务长期存在信息鸿沟。2020年以来,市委组织部联合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创新建立金融助理员机制,累计选派5批次485名金融助理员到基层挂职,推动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和乡村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为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适配性和精准性,我市还创新开展“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推动辖内33家金融机构走访4288家企业,点对点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新增授信2000多户。

养老金融强化银发经济支持

炎炎夏日,工行宁德分行积极开展助老服务关爱专项活动:优化老年人金融服务场景,全辖标准适老网点基础便民设施和核心适老网点特色配置一应俱全;加强金融宣教、风险提示,提高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组建老年客户“特事特办”业务小分队,提供上门适老化服务……

养老金融服务做得好不好,关键看细微处。截至2024年末,宁德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68.9万人。为优化“银发”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我市金融机构深化网点适老化改造,持续打造适老服务场景。目前,全市418个银行网点均配备爱心专座、老花镜、轮椅等助老设施,1716台各类自助机具均完成适老化升级改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也在同步增长。为了让“夕阳事业”变“朝阳产业”,我市积极落实《加大养老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福建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摸清辖区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走访养老服务机构,制定专属融资方案,助力地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数字金融推动实现生产要素整合

古田县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历经多年发展,全县形成50%涉农贷款用于食用菌产业、60%农民现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70%农业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供销、80%农业总产值来自食用菌产业的“5678”发展格局。

古田农信联社大桥信用社负责人走访食用菌加工企业,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

围绕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古田开发建设“一中心四平台”的食用菌“数字大脑”,完成全县范围的食用菌产业链基本信息采集,面向菇农、企业等提供金融贷款、电子交易、溯源防伪等服务,以数字化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从原辅料采购、产能扩张、设备更新到技术引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数字大脑’通过盘活产业链上下游沉淀的交易数据,进而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古田食用菌“数字大脑”的创新应用是我市探索以数字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拓展数字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及成果转化模式,打造宁德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平台、“智慧蓝海”管理平台、福鼎白茶溯源平台等特色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生产要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推出“林e贷”“仓单质押贷”“福鼎白茶e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助力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将“沉睡资源”转化为“信贷资源”。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路径。我市将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要抓手,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聚,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创造良好金融环境。(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