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鼎沙埕:红帆引碧海 共绘新渔歌

2025-07-14 11:16:31  作者:夏岩缘 王子晔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夏日的福鼎沙埕镇敏灶湾海域,碧波荡漾间,布局有序的玻璃纤维撑杆如琴弦铺展在海面,与远处错落有致的渔村建筑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片兼具颜值与效益的海域曾因海漂垃圾大量堆积造成海洋污染,但如今这里的海洋养殖多元化发展,沿岸渔业观光、休闲海钓、度假民宿等旅游业态“遍地开花”。

蜕变的背后,离不开当地环敏灶湾渔旅发展联合党委的积极催化。

破局从“各自为营”到“攥指成拳”

敏灶湾海域是福鼎紫菜养殖的主要区域,紫菜养殖涉及沙埕镇黄岐、交椅坪、后岙等8个沿海村。早些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紫菜养殖一度出现无度无序无质的状况,对各村紫菜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打独斗行不通,必须打破‘一村一海’的壁垒。”沙埕镇党委在调研中找准症结,并于2023年牵头成立环敏灶湾渔旅发展联合党委,吸纳地域相邻、条件相近、业态相通的8个行政村,共同发展紫菜产业。

破局,从建强堡垒入手。建立片区联合党委运行机制、议事规则等制度,选派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片区联合党委书记,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其余各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党委委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编制片区海洋养殖、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规划,商议破解海上养殖品种单一、养殖设备易损耗等难题。

“以前各村为了谋求发展各自为营,现在联合党委一体规划,4500亩海域怎么养、旅游产业怎么发展,发展思路更明确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信心倍增。”联合党委委员、黄岐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府感慨道。

突围从“传统养殖”到“生态养殖”

过去,当地紫菜养殖主要使用毛竹撑杆,存在易损耗、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容易成为污染敏灶湾海域和沿岸各沙滩的海漂垃圾,影响生态环境。

科研专家与养殖户深入交流,传授苗种培育、病害防控等新技术

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联合党委借助福鼎市“乡村振兴·富村贷”政策,整合联建村4500亩海域发展紫菜玻璃纤维撑杆项目,采取“联合党委+支部+合作社+养殖户”模式,通过“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分红”,实现紫菜养殖从“散户无序扩张”到“片区集约开发”的跃升。

“以前得自己采购毛竹安装,费时费力不说,每年还得更换。现在可以直接从村里租赁玻璃纤维撑杆,省心又省事。”养殖户雷文礼掰着指头算起“双收益账”:“一根撑杆能用10年,耐用性是毛竹的10倍,还能减少海漂垃圾。现在出海看着清亮的海水,心里也敞亮,环境好了,咱们靠海吃海的底子才更牢。”

为进一步发挥环保撑杆使用率,联合党委将紫菜养殖拓展到深海发展,牵头协调100亩海域,探索实施续养二倍体、海带苗、生蚝等错峰养殖模式,打造产业育苗基地,带动海洋养殖多样化发展,实现了“撑杆一杆双用、租金一年双收”。

据统计,自联合党委发展紫菜玻璃纤维撑杆项目以来,已减少毛竹沉海底7万根,村民每亩可节约成本300元,同时,通过租金带动村财增收440万元。

赋能从“资源零散”到“人才集聚”

近日,在水岙村紫菜育苗基地,科研专家与养殖户深入交流,传授苗种培育、病害防控等新技术。

这样的场景在环敏灶湾已是常态。为推动紫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党委构建“引进来+育起来”的双向人才机制,打破地域壁垒聚智赋能,以科技赋能紫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联合党员引导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和驻村第一书记组建“人才服务团”,筹集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对接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推动玻璃纤维撑杆改良、海域水体检测等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吸纳本土养殖能手担任技术顾问,开设“海上课堂”,积极开展“传帮带”培训,打造基层技术骨干,助力养殖户提升产能质量。

“我们搭建了‘土专家+科特派+乡贤’三层人才库,让不同领域的力量形成共振。”沙埕镇党委副书记、联合党委书记林蓉介绍。

除了紫菜产业人才外,联合党委还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外出乡贤返乡创业,将资金、经验带回渔村,投身民宿运营、电商推广等新领域。如今,各行业人才积极活跃在乡村建设主战场,以专业智慧和资源优势,为渔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多元从“单一渔业”到“渔旅融合”

盛夏时节,走进沙埕镇敏灶村的一家民宿,倚窗远眺,碧海蓝天,渔船摇曳,让人心旷神怡。每逢节假日,沙埕镇敏灶湾黄金海岸便游人如织,传统渔村转型成了旅游热门地。

王谷村成功打造的“简心·驿舍”特色民宿

去年以来,联合党委深入挖掘联建村人文、地理、历史资源优势,根据不同渔村不同元素,发展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从王谷村到敏灶村,从渔村风情到海上观光,各个资源串点成线,点缀成黄金海岸线上一颗颗璀璨明珠。同时,联合党委积极引进茶旅时代(福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民宿集群,探索“党支部+企业+村民”模式,打造“简心·驿舍”“冬瓜屿”等特色民宿,丰富旅游业态,兴村富民。

“过去渔民靠天吃饭,现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在民宿当服务员的黄大姐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该片区共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借助电视剧《喜剧之王》IP辐射带动效应,结合G228旅游国道建设契机,打造11处影视地标打卡点,推动形成‘渔旅结合,以渔促旅,以旅兴渔’的产业发展格局。”联合党委副书记、大白鹭村党支部书记董帝金说。

从“薄弱村”到“共富片”,数据是发展最有力的注脚。据统计,2024年,环敏灶湾片区8个村平均村财从不足20万元跃升至80万元以上,村均增幅超过60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眼下,环敏灶湾渔旅发展联合党委仍高举红色旗帜引领着渔村发展驶向“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航程。(闽东日报 夏岩缘 王子晔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