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一杯咖啡里的乡村新景

2025-07-23 11:13:02  作者: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7月23日报道(本网记者 潘月容)时下,年轻人在乡村喝咖啡的消费场景已不是新鲜事。象征着“诗和远方”的乡村咖啡馆正在融入福鼎的乡村图景,各具特色的村咖颇具网红气质,吸引了更多人选择乡村游。它们不仅是年轻群体追求“松弛感”的精神栖息地,还带来乡村资源“变现”新途径,也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后取茶咖小院。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后取茶咖”是福鼎前岐镇柯湾村后取自然村的第一家咖啡店,记者看到店内不仅卖咖啡,还有各式茶饮,同时配套露营烧烤基地。店内新中式的装修环境与1000多亩桃林形成完美的搭配,营造了惬意、舒适的氛围。该咖啡店主理人杨义贝是一名90后,后取自然村本地人。此前,他从事过理发、砂石搅拌等行业。2024年8月,出于对咖啡的兴趣以及看好本村发展前景,他改造自家房子的院子,开起了柯湾村的第一家咖啡店。

咖啡店主理人杨义贝在制作咖啡。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茶咖的客源主要来自福鼎市区、福鼎时代员工以及浙南地区的游客,工作日傍晚时间都有不少人来拍照打卡。”杨义贝表示,如今他的咖啡店经营不错,周末客流量最高一天可达几百上千的人次。

在福鼎乡村开咖啡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与柯湾村的桃林咖啡的风光不同,在佳阳畲族乡三丘田村,“南宅十三号”咖啡店是由旧茶厂改造而成。该咖啡店主理人主理人林丽芳,瞄准三丘田村的发展机遇,活化利用旧茶厂,打造了一个集咖啡、当地特色茶饮、阅读为一体的消费体验店。如今,该店已成为不少年轻人打卡消费的网红地。

记者了解到,福鼎“村咖”的位置多是在乡村旅游景点、老宅院落、田间地头等地方;咖啡馆的经营者,大多数是返乡青年或来自外地的“新村民”。与城市的咖啡店相比,“村咖”的产品更接地气,且多与福鼎白茶结合,门店装修也更多根据建筑和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

在渔井村,具有渔村特色的石头房被改造成咖啡店。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在硖门畲族乡“网红渔村”渔井村,有一栋具有渔村特色的咖啡屋——“在发呆”,负责人是山西95后姑娘尧尧。她喜欢在全国各地旅居生活,一边工作一边旅游。今年3月,拥有咖啡制作专长的她,被渔井村的独特魅力吸引而来,加入了“在发呆”咖啡屋。“海风习习,伴着浪花声工作,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特别享受这种生活。”尧尧言语间满是对渔井的喜爱与眷恋。

“村咖”为什么受年轻人的青睐?从福鼎市区前往后取自然村游玩消费的张女士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美景。“再过一阵子这边的桃子就可以采摘了,到时候带家人小孩一起来这边采摘,结束后在这咖啡店里喝茶喝咖啡,十分惬意且有乐趣。”张女士说道。

“市区咖啡用来‘续命’,乡村咖啡适合放松。”这句在当代年轻人中流传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两种不同的咖啡文化。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乡村咖啡馆俨然成为暂时逃离工作的“精神避难所”。村咖以咖啡为媒介,为远道而来的城市客群提供了情绪价值,而对于在地居民来说,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咖啡馆则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升级。

周山村村口的咖啡店 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位于佳阳畲族乡周山村村口的“山野茶咖”是25年“五一”假期期间开业的,来自福鼎前岐镇的陈尔纯发现周山村自然风光优越,又有“鼎平革命纪念馆”这一红色资源,毅然决定在周山村开起了“山野茶咖”。

对于周山村人周大哥来说,村里的咖啡店,成了他周末回村享受悠闲时光的秘密基地,他说:“来这边点一杯咖啡,发发呆,看看书,轻松地度过一个完美地下午。”

“周山村的村咖只是发展规划的其中一步,我们还联合佳山村做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现在村里面每年的客流量达两三万人次,民宿也陆续开起来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周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义肖信心满满。

“一杯咖啡”将自然风光和农旅体验相互串联田园阡陌间,“村咖”现象的背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城市的消费理念与乡村的生态价值相遇,返乡者的管理经验与本地的文化底蕴交融,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多元图景。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