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09:32:55 作者:张颖珍 王舒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宁德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全力推进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呼吸诊疗中心、创伤中心建设 ——“四大中心”筑牢县域医疗生命线 7月31日,霞浦县医院胸痛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湖南籍大货车司机驾车途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他强撑着将车停至应急车道,拨通120急救电话。救护车疾驰而至,心电图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医院,“绿色通道”已为其敞开。从接触患者到成功植入支架开通堵塞血管,全程仅用40分钟。 这条与死神赛跑的生命通道,正是宁德市县域医共体能力提升项目“四大中心”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县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薄弱、患者外转率高的难题,在省级专项资金的精准灌溉下,2021年起,我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通过设备采购、设施改造、人才培养、流程再造等全力推进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呼吸诊疗中心、创伤中心建设。 县级综合医院按照“四大中心”建设要求,结合省对市、市对县对口帮扶工作,针对短板弱项与省级医院、市属医院签订帮扶协议,以高水平医疗专家到县医院开展医疗技术帮扶和受帮扶医院派出专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等方式,省、市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建设。同时,为加强县域“四大中心”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卫健部门通过创新开展柔性引才,引进省内外高水平医院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名医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县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36个标准化中心全面建成,数据见证着闽东大地的健康革命:2020年至2024年,全市县级综合性医院年接诊急性卒中患者从2715人次增加至3623人次、年接诊急性胸痛患者从1151人次增加至5309人次、年接诊急性创伤患者从3592人次增加至46985人次、年接诊呼吸患者从98778人次增加至145836人次,县级综合医院接诊急危重症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诊疗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一般急危重症疾病在县域解决目标。 走进福鼎市医院呼吸诊疗中心,电子支气管导航系统、ECMO等尖端设备改变了传统诊疗格局,中心年完成千余例支气管镜检查,并成功开展大容量全肺灌洗等新技术,为呼吸重症患者筑起坚实屏障。在霞浦县创伤中心,2024年接诊创伤患者1728人次,较上年增长超35%,成功救治ISS评分高达43分的极危重多发伤患者,区域创伤救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寿宁县的一次成功救治也验证了流程优化的价值。患者胡某突发心梗,县医院急诊一键启动胸痛响应,心内科医生4分钟抵达抢救室,从入院到溶栓完成仅用15分钟,同时与闽东医院无缝衔接转诊,造影结果清晰显示“县域溶栓成功”——这条高效协同的救治链,成为提升生存率的关键。 面对霞浦县一例罕见的肺泡蛋白沉积症复发患者,霞浦县医院依托“名医工作室”纽带,联合福建省立医院专家制定全肺灌洗方案,在多学科团队精密协作下,双肺灌洗总量达22000毫升,患者术后五天康复出院,节省费用超5万元。省级技术下沉与县域多学科协作,让罕见病诊疗壁垒在县域被成功打破。 从“治病救命”到“防病省心”,“四大中心”带来的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是辐射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的枢纽。我市以扎实投入与机制创新,将优质医疗资源沉淀于县域土壤,一张以标准化流程、先进设备与精锐人才为经纬的县域急危重症救治网络逐步成形,让数十万乡镇居民面对突发重疾时,能第一时间握住生命的希望。(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王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