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09:35:46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吴舒琦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夏日清晨,薄雾未散,福鼎市前岐镇柯湾村的桃园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果农陈兴进正忙着采摘泛红的水蜜桃。采摘正酣时,手机响起,村党支部书记陈斌的声音传来:“老陈,后取村那家咖啡屋即将推出新品‘鲜果特调’,你的桃子是头牌原料。” “头牌”的底气源于水蜜桃过硬的品质。“每天采收400多公斤,按品质分级,水蜜桃售价每公斤10元至30元不等。”陈兴进告诉记者,今天他家种植的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可达1万公斤,预计增收近10万元。 前岐水蜜桃以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著称。为进一步擦亮“甜蜜招牌”,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服务队常态化下田指导,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有专家保驾护航,还有电商团队帮忙销售,果子真变成了‘真金白银’。”陈兴进望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干劲十足。而这份活力正源于陈斌年初就播下的“改革种子”。今年,响应福鼎市委部署的新时代“堡垒工程”,陈斌带领柯湾村两委率先在前岐镇推行“三员合一”改革,将原村两委、网格员、“六大员”等14人精简整合为7人。“改革不是增负担,核心是提效能。”陈斌在述职会上话语铿锵。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身兼数职的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便是生动的例证。在青苗补偿工作中,他高效推进: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涉及的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牵头召开4次协调会,成功化解7起边界纠纷。“过去扯皮半个月的事,现在3天解决。”村民老吴指着补偿公示栏称赞。在6月底的考核评议会上,陈先备获评“好”等次。 在产业发展方面,陈斌将盘活闲置资源作为突破口,面对后取自然村闲置房屋和山海景观,他果断决策:引入专业运营人才,变资源为“金饭碗”。 目标锁定,一支专项推广组火速成立。线上制作自媒体推文刷屏,线下精准对接文旅青年。二季度末,喜讯传来:村里成功引入3家主题“村咖”,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并成功引回懂运营的本地青年返乡。 “‘90后’店主小陈把过海石观景台打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多人次,给村里带来不少人气。”陈斌介绍,如今每逢周末客流高峰,咖啡的香气便与农家乐的烟火气氤氲交融,土特产摊位前更是排起长龙。 如何让流量转化为“留量”,是陈斌更长远的谋划。他表示,目前,村里正积极对接乡贤资源,筹划民宿、文创等项目;同时,发挥前岐镇“农旅融合联合党委”中心村的优势,联合照澜、西宅等兄弟村,共同打造“四季鲜果”产业带。此外,邻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项目也被纳入了村集体的投资版图。 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浇灌出民生硕果:岭脚地质灾害点上,新筑的50米护坡如铜墙铁壁,警示牌在雨季格外醒目;三峡移民安置点环境焕然一新,庭院花开锦绣;严格执行“日巡日报”制度巡山护林,交出了“零事故”的答卷……这一切,换来了村民的高度认可,清晰地记录在村委会那份百分百满意度的调查表上。 迎着醉人果香,望着暮色中次第亮起灯火的“村咖”,陈斌信心十足。“今年,我们要继续引进精品民宿,打造特色乡村市集,让更多优质水果飞出大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要向‘百万’目标冲刺。”(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吴舒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