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0:16:28 作者:张瑜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晨曦初照,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的青石板路上,“我们是一家人”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已穿梭其中。队员沿着潺潺溪水、村庄干道清扫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乡村“颜值”。 “村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龙潭村的‘新村民’,我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好我们的乡村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队员胡文亮一边捡拾落叶,一边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心声。 这座群山环抱的传统古村,曾因“空心化”陷入沉寂,老旧的古宅少有人烟,寂静的巷道难觅生机。面对这种困境,龙潭村以创建文明村为抓手,探索“党委政府+艺术家+村民+古村+互联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吸引全国各地“新村民”扎根龙潭,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深度融合,让古村重新焕发生机。 乡村振兴,文明先行。龙潭片区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凝聚新老村民共建合力,创新成立“我们是一家人”志愿服务队,打造“人人都是+”公益品牌,点亮古村文明新风尚。 小梅桩艺术空间里,志愿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播撒法治种子;警民驿站内,证件办理等便民服务温暖人心;“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咖啡师”等公益教学活动持续开展……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淳朴的文明乡风在古村落地生根。新老村民亲如一家,共同描绘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 作为一座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龙潭村底蕴深厚、资源丰沛。如何让特色资源为乡村文明建设赋能?龙潭村依托熙岭乡龙潭片区党委力量,深挖传统文化富矿,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明创建动能。创新绘制“文明实践地图”,串联公益艺术教育中心、众创空间、四平戏博物馆等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造文化广场、诗歌长廊、乡愁长廊等公共文化阵地,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文明实践网络。 同时,龙潭村立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红曲黄酒酿造技艺,探索“文创+非遗”的文明创建活动模式。2024年,举办40余场四平戏公益演出,80余场次乡村音乐、万物集市、美术展等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吸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让古村焕发“人来、村活、业兴”的蓬勃生机。 在龙潭村,诚实守信也早已融入村民的血脉。“共享商店”里,商品整齐摆放,扫码付款全凭自觉;“诚信长廊”上,一个个诚信故事生动展现。在这里,商业流程变成道德实践过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新风尚成为现实。 2025年,龙潭村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文明创建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龙潭村将以这份荣誉为动力,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协调发展,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