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鼎店下:五“良”并举端牢饭碗

2025-08-05 10:21:30  作者:王绮蓼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连日来,福鼎市店下镇6600亩早稻喜获丰收,随即又热火朝天地开启了晚稻种植。作为粮食种植大镇,店下镇耕地总面积达3.2万亩,多年来,年播粮面积始终稳定在2.9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超9550吨,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根基。其中,店下镇早稻种植面积约6600亩,约占福鼎市种植面积的70%,约占宁德市种植面积的60%。

山海间的福鼎,山地多、耕地碎片化,本是粮食生产的“先天短板”。如今这幅沃野丰收图,福鼎如何绘就?我们把目光投向被誉为“福鼎米粮仓”的店下镇,透过这一方水土的耕耘实践,探寻福鼎粮食生产的破局答卷。

“今年早稻长势比较好,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店下镇党委政法委员、副镇长施传峰望着烘干厂房中流泻而下的稻谷,嘴角漾起笑意。

一亩良田托民生。聚焦“藏粮于地”,店下镇完善灌溉与排水、机耕道改建等工程,全镇共建成高标农田面积达13573亩。同时,为拓宽良田版图,该镇精准施策,通过逐地块核实现状、摸清耕作条件,全面掌握土地资源底数。2024年,推动“非粮化”地块还粮52亩,发展果园套种91亩,开展“一亩田”认领326亩,完成耕地恢复315亩,位居福鼎乡镇前列。还同步推进图斑整治96宗,涉及面积370亩,扎实举措守牢耕地红线。

优质种子是丰收的“芯片”。日前,店下镇三佛塔村水稻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示范片早稻迎来省级验收,通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现场收割、称重、测量,最终得出结论:早稻亩产达463.9公斤,亩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顺利通过验收。

据了解,店下镇早稻主要有“陵两优171”“五丰优286”“淦鑫203”等品种,抗逆性、抗病性、适应性强,适合福鼎一年三熟的耕作模式。“该示范片集成推广优质稻种、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福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洪晓红介绍,示范片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管理,有效提升了种植效益。

好种在好地里结出好谷。实打实的种植规模与种植效益,让店下镇扛起了福鼎粮食生产的大旗。该镇“良法”实践也尤为亮眼,通过推广“稻稻豆”三季轮作模式,充分利用福鼎的气候优势,在同一块田地上实现“早稻—晚稻—大豆”的全年接续种植。该模式通过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的轮作,既提高复种指数,还可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的生态平衡。让“一亩三分地”产出“三季好收成”。

从耕种到收获的全链条升级,让“良技”也扎根田间:店下镇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栽培、增施专用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五新”技术,让粮食高产示范片成为“领头羊”,由点及面,辐射全域;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作用,巩固推广“稻稻豆”三季轮作特色种植模式,实现亩产500公斤以上,亩产值约1万元;支持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机械化轻简栽培、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等课题研究,解决粮食生产困难问题11个;引进水稻精量育秧生产线、水稻直播机、水稻烘干机等,提高新型农业机械和植保机械的使用效率,不仅使全镇机耕、机收覆盖面达90%,机插覆盖面达50%,还构建起高效的产后处理链条。

“我们一直严格落实宁德市‘粮七条’,福鼎市‘粮十条’等惠农政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储备粮订单收购等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施传峰心里有本明白账:“通过全力抓好撂荒地整治补助、‘非粮化’还粮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地力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给种植户们吃下了‘定心丸’,切实调动起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惠农“良制”,如同纽带将“良田”“良种”“良技”“良法”等要素紧密联结,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从而形成“政策激励—积极种植—丰收增收”的良性循环。

“店下镇今年承担了2500吨的早籼稻订单收购任务,占福鼎早稻订单计划的65%,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福鼎市粮食购销公司董事长梁亦锋说,2025年,福鼎储备粮轮换计划为9677吨,拟安排早籼稻订单收购4000吨。(闽东日报 王绮蓼)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