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19:38:17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茶园有了“羊管家” ——福鼎“茶园养羊”循环模式迈出绿色农业新步伐 立秋时节,福鼎市店下镇菰北村的茶山依然绿意盎然。阳光穿过薄雾,洒在一排排整齐的茶树上。茶丛之间,上百只山羊正低头啃食杂草,蹄声轻响,身影悠闲。它们不仅是茶园里的“除草工”,更成为这片绿色生态中一道流动的风景。 “以前人工除草,一年得花四五十万元,不仅成本高,效果还不持续。”福建省嘉木福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店下福木嘉家庭农场的池方姜站在茶垄边,手指轻抚过翠绿的茶梢,望向羊群的目光里透着笃定。他的农场今年2月刚刚成立,便在福鼎率先推动“茶园养羊”这一生态循环模式——通过“玉米种植—山羊养殖—羊粪肥茶”,将荒草转化为资源,让羊粪真正“反哺”茶田,形成闭环农业链。 农场里,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羊舍依山势而建,通风明亮。羊舍内部采用统一标准的木条漏粪板,分区科学,还配备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可实时查看羊群动态。池方姜推开木栅栏,几只好奇的小羊缓步靠近,他弯腰摸了摸羊背,笑着说:“它们住得比人都讲究,环境舒适才能长得好。”目前,农场已引进150只种羊,预计明年出栏量超过1000只,经济收益可达200多万元。 高标准意味着高投入。光建羊舍就花了70万元,加上引进种羊和智能设备,总投资将达到115万元。池方姜坦言,其中45万元来自财政补助,其余靠自筹。“压力是有,但值得。”池方姜说。 这种“政府引导+主体自筹”的投入机制,正有效推动农业循环模式从理念走向实践。农场利用周边撂荒地种植玉米,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羊群每日产出的近2吨粪污经堆肥发酵,成为茶园最好的有机肥。不仅节省了化肥成本,还能提升白茶品质,更带动20多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茶园养羊”模式的推广,并非一时之举,背后是福鼎市对畜牧业转型的持续探索。近年来,福鼎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印发《促进山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系统解决耕地撂荒、粪污利用和产业升级等问题,引导山羊养殖从分散、传统走向集约化、生态化。 福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洪晓红介绍,福鼎市重点在店下、嵛山、管阳等多个乡镇布局循环农业试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全面推广“玉米—山羊—羊粪肥茶”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帮扶,我们希望打造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养殖样板。”她补充道。 政策支持也在不断细化与加码:农户按标准养羊可获相应补助,复垦撂荒地另有补贴;经营主体联合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可申报产业化联合体补助;保险制度同步完善,在基础养殖险之上,创新推出“羊舍险”,为养殖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极大增强农户参与的信心。 眼下,福鼎生态养殖蓝图正逐渐清晰。据了解,福鼎全市计划建设9个标准化山羊养殖基地,总存栏量预计达1.5万只,规模化率超过9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一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循环画卷,正在这片茶香弥漫的土地上徐徐展开。(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