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水韵际头:流淌在龙溪里的振兴诗行

2025-09-02 09:24:51  作者:杨常青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柘荣县城郊乡际头村荷花竞相绽放。吴敏婕 摄

龙溪的水是有记忆的。从太姥山脉东狮山仙后村的泉眼出发时,它还是股怯生生的细流,钻过岩缝、绕开顽石,一路向北积攒着力量,九曲十八弯到了柘荣县城郊乡际头村地界,忽然就有了江南水的性子,慢悠悠铺开一汪碧潭,把天空的流云、两岸的粉墙黛瓦都揽进怀里。清晨的雾总爱与它缠绵,顺着灰白相间的屋脊攀爬,像给村子系了条朦胧的纱巾;午后阳光碎成千万枚银币,叮叮当当落进水里,惊醒了沉睡的鱼群;最动人的是傍晚,最后一缕霞光沉入河底,被群鱼衔着游向深处,连涟漪都带着胭脂色。

去年深秋,一只远道而来的大天鹅曾在这里驻足。它雪白的翅膀掠过水面时,像给这片水域盖了枚生态印章。村民说,那是龙溪写给世界的明信片,盖着“水清岸绿”的邮戳。

谁能想到,这条如今能照见云朵的河流,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往。老一辈人记得,从前的龙溪是条“愁眉河”:生活污水顺着雨水管直排,夏天臭气能飘出半里地;岸边堆满垃圾,连野草都绕着走;更有甚者,把河道圈起来当菜地,硬生生给河床勒上“紧箍咒”。那时的龙溪是沉默的,像受了委屈的老者,连流水声都带着呜咽。

转折始于一场“水的觉醒”。城郊乡的干部们带着“小板凳巡河制度”来了,一张板凳、一杯茶,往桥头一坐,先听水声,再听民声。老张说岸边的猪圈该拆,老李嫌垃圾清运不及时,王婶盼着能在河边种点花——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诉求,都被记在巡河日志的扉页上。随后便是雷厉风行的“清四乱”行动:60多场集中整治,231立方米弃渣被清运,952立方米漂浮垃圾消失无踪。当最后一头生猪搬离河畔,龙溪像是突然松了口气,流水声里终于有了欢快的调子。

水清了,村子便开始认真梳妆。际头村党支部把“党建红”滴进水里,晕染出满眼的“生态绿”。围绕“水美际头,拾闲农庄”发展定位,打造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小公园、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美丽田园。“一团三组”的架构像四片有力的桨:帮帮团走家串户解难题、发展组盘算着致富经、治理组守护着水清岸洁、服务组把温暖送到家门口。百亩果园沿着河岸铺展开来,春天桃花蘸着溪水写情书,夏天荷花撑着绿伞开大会,秋天柚子挂在枝头点亮灯笼,冬天太子参和白术在泥土里悄悄酿着药香。佰臻农业的种猪繁育项目更像台绿色引擎,2.1亿元的投入溅起串串水花,一期投产后年产值就能奔向8000万元,带动乡亲们的日子蒸蒸日上。

际头村是懂水的,它知道水美最终要回答“人怎样才能更美”。于是龙溪成了个会算账的算盘:土地流转得租金,厂房出租有收益,标准化池塘入股分红利,村财年收入从28.6万元向着百万元冲刺。河岸的“我在际头等你”成了网红打卡点,河道碇步上刻着爱情箴言,连野蔷薇都学着说情话——有对城里来的情侣,就着溪水声定下终身,说这里的涟漪都比别处温柔。傍晚时分,劳作归来的村民把脚伸进水里,凉意顺着脚踝往上爬,疲惫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那只天鹅偶尔会回来看看,翅膀拍打空气的声音,被追着它跑的孩子们听成了“幸福”二字的拼音。

走进龙溪旁的“五姐妹葡萄采摘园”,绿莹莹的“阳光玫瑰”正挂满藤蔓。工人们提着篮子穿梭其间,剪刀轻合,一串饱满的葡萄便落进篮中,动作里满是对果实的珍视。阳光透过叶隙筛下来,给葡萄镀上层金边,清甜的果香漫过来,和远处龙溪的潺潺声缠在一起,成了首动听的田园交响曲。孩子们在园子里追着蝴蝶跑,笑声像银铃般脆生生的,惊得葡萄叶上的露珠都滚落下来。不远处,老农正轻抚着藤蔓,指腹蹭过饱满的果粒,眼里的笑意比阳光还暖。他们聊着今年的收成,说这葡萄甜,是因为喝足了龙溪的好水,言语间都是对土地的深情。一只黄蝴蝶停在紫莹莹的果穗上,翅膀扇动着,像是在品味这份甜蜜。暮色渐浓时,远处升起袅袅炊烟,混着饭菜香飘过来,让人心里暖暖的,只想循着香气回家去。

夜幕彻底笼罩下来,龙溪便把满天星斗都揽进了怀里,化作一条流淌的银河。际头村在水面上睡着了,呼吸里带着草木的清新、药材的微涩,还有天鹅梦中低低的呓语。明天,当第一声鸡鸣把曙光从山脊啄开,河水又会把新的日子洗得发亮——洗成一面清澈的镜子,照见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

这就是际头村,一个被龙溪滋养着的村落。它曾困顿于污水横流的过往,却凭着一股子“向水而生”的韧劲,把河流变成了致富的脉络、幸福的源泉。如今的际头,既有“水美”的底色,更有“人美”的亮色:246户人家,守着5048亩土地,在 635米的山间,把龙溪的故事越写越绵长。作为福建省第十七批“水乡渔村”,这里的百亩果园、淡水养殖基地、太子参基地、水上乐园,都是写给生活的诗行。新增的公交站点、50辆共享单车,载着村民的便利、游客的好奇,让日均200多人的脚步,把“我在际头等你”的牌子,踩成了实实在在的热闹。

或许,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龙溪的流水里:懂得清理淤塞,才能奔涌向前;懂得滋养万物,才能收获丰盈;懂得映照人心,才能凝聚力量。而际头村,正是读懂了这条河的智慧,才把日子过成了现在这般模样——像“阳光玫瑰”一样饱满,像龙溪水一样清澈,像村民脸上的笑容一样,甜得恰到好处。(闽东日报 杨常青)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