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09:24:51 作者:茹捷 苏小龙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8月的龙安,海风裹挟着项目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西澳三级渔港码头配套冷(冰)库项目现场建设正酣;玉岐村新建的6层综合大楼里,村干部正与租客洽谈合作;涵头村闲置房屋变身企业宿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2.7万元……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是福鼎市龙安街道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的生动写照。 今年,龙安街道全面推行村级“大岗位制”,将村“两委”成员、“六大员”、网格员整合为“全能战队”,每名干部平均兼任4至6个岗位,在基层服务队伍规模缩减的同时,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这一变革源于福鼎市新时代“堡垒工程”的深化实践——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片区联建等“八大行动”,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引领发展的“全能引擎”。 “以前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季度考核直接挂钩奖金,大家争着领任务。”玉岐村党支部书记王本速感慨。 在整合基层服务队伍的基础上,龙安街道进一步创新考核机制,从“年度一次评”变为“季度一考评”,并创新引入每月动态考核项目调整机制,激励干部积极作为。通过动态调整考核项目,村(社区)干部不再“闭门造车”,而是主动对标街道发展需求,季度考核则让激励“立竿见影”,大家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在龙安街道党建办,一份覆盖7个村(社区)的“五维画像”引人注目:集体经济收入、信访化解率、网格吹哨及时率等9大类指标,结合街道实际,将7个村(社区)划分为1个二类村、4个三类村(社区)、2个四类村,并定编定岗定责,通过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村(社区)党组织的提升措施,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我们通过两年一次重新分类的动态调整机制,让后进村有了奔头。”龙安党委宣传委员汪明秀介绍道。 待遇保障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年,龙安街道明确了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的承担比例,以及绩效奖金发放的标准,确保村(社区)干部的报酬和绩效奖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叠加“堡垒工程”改革红利,让基层干部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 “现在待遇提高了,发展前景也好了,村干部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干劲更足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兴奋地说道。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待遇上,更体现在街道对基层干部的关怀和支持上。街道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轮训、内部“头雁”比拼、组织村干部外出交流学习,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水平,进一步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决心。 随着街道持续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动态管理的推进,新的优秀力量补充到队伍中,推动了村级后备力量结对帮扶和全覆盖轮训。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大专以上比例为86%、100%,平均年龄36.5岁、34岁;“两委”中专或高中以上比例达91%、95%,平均年龄36.5岁、34岁,均远超2021年换届标准。并涌现出“杨光喜党员工作室”等6个示范平台,形成“老带新、专带兼”的人才梯队。通过实施“能人回引”行动,吸引返乡青年周义勤等人创办特色民宿、渔家乐、儿童乐园等文旅项目,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以前,反映路灯损坏要等半个月,现在,网格员当天就上报,3天就修好了。”龙华社区居民叶大爷边说边竖起大拇指,这满意的点赞源于龙安创新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街道将7个村(社区)划分为35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建立“问题发现—上报—处理—反馈”闭环管理。2025年,该街道累计化解跨村纠纷15起,信访量同比下降50%。这一机制不仅让基层治理“活”了起来,还以强大动力推动着各项发展事业大步向前。今年以来,村干部成功助力C830西土线修复改造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并加速推进涵头村移民村人行道路建设项目(一期)、桑杨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杨岐溪延伸段改造工程等。 “我们将持续深化‘堡垒工程’,深入实施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八大行动’,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龙安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派庆表示。(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通讯员 苏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