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09:22:47 作者:黄楚妍 夏岩缘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铁枝技艺表演。(受访者供图) 日前,在福鼎市沙埕镇“刘端富党员冠名工作室”内,游客围着一座铁枝模型认真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端富讲解:“这个三层楼高的铁枝台架仅靠几根隐藏的钢骨支撑,演员却能在上面轻盈舞动,那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500多年来,沙埕铁枝以其“高、险、巧、美”的特点,成为当地元宵佳节令人期待的民俗活动。小演员们高立于铁枝之上凌空起舞。这项凝聚着工匠智慧与民间信俗的技艺,是沙埕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然而,与许多传统技艺一样,沙埕铁枝也曾面临传承困境。“老师傅年事已高,年轻人又不愿学习技艺。”刘端富说,“铁枝技艺复杂难学,安全性有待提升,这些因素制约着铁枝的传承与发展。” 转机发生在2022年。刘端富响应政府号召,带领9名从事非遗传承与研究的党员组成工作室,以福鼎市沙埕民俗研究会和沙埕非遗传习所为依托,将技术培训、文化传播、传承人培育作为抓手,致力传承弘扬沙埕铁枝、和平线狮等技艺。 工作室成立后,显现出强大活力。刘端富钻研铁枝技艺40多年,在工作室的传承人培育计划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总教头”,从力学原理、构件制作,到整体设计,每个细节他都能清晰解析。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培养3名新一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埕铁枝传承人。 刘端富深知,要让沙埕铁枝传下去,不仅要传承技艺,还需要创新与融合。他带领团队,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灯光技术、音效融入铁枝表演。采用新型电机驱动系统,供电电压由原来的360V降至安全电压12V,提升了铁枝表演的安全性。同时,电机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进一步增强铁枝结构的灵活性与操控性,为展演形式创新提供更多可能。工作室还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开发出“腾飞”“新时代新征程”等主题,使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活力。 另外,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非遗保护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分享技艺背后的故事。9名党员以初心聚合力、用行动作表率,将个人热爱升华为集体担当,凝聚起社会各界守护文化遗产的共识。 “沙埕铁枝技艺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作为一名老党员,传承好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刘端富如是说。同时,沙埕镇党委也将持续深化“党员冠名工作室”品牌建设,将沙埕镇国家级非遗铁枝传承基地打造成集技艺传承、研学教育、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让“党员工作室”红色旗帜引领非遗保护事业创新发展。(闽东日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夏岩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