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鼎:田间课堂传“粮”策

2025-11-03 09:26:20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金秋时节,在福鼎市太姥山镇才堡村的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田里,稻浪翻滚、金穗飘香,甬优106、浙杭优220等新品种迎来丰收季。田垄间,农技专家、种粮大户穿梭其中,逐一观察不同品种晚稻的长势。

“今年,我们聚焦‘早稻—晚稻—蚕豆’三季轮作模式下晚稻品种选择少的问题,集中开展了15个晚稻品种的展示示范。目前,经观察和测产,甬优106、浙杭优220等品种在综合性状上表现好,达到了预期。”福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施素秀说道。

在示范田里,每个品种都有专属“展示区”,从播种开始,由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抓好各关键环节落实,认真记录各个品种的生育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表现,科学评价,筛选适合福鼎双季晚稻后备品种。同时,示范田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应用豆稻水旱轮作、机械化栽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发挥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潜力,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品种支持。

“像甬优106结实率和抗伏倒性都很不错……”粮农在田间地头直观感受品种差异,反复比对,寻找适合自家农田的优质良种。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模式,让优质品种推广从“纸上谈兵”变成了“田间掘金”,切实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也为晚稻产业的优质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天,福鼎市农业农村局还把农技课堂搬到了田间,为农户开展专题培训,传授实用知识,确保农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有好种子打底,再配上学到的技术,明年种粮更有信心了!”种植大户朱照棋说道。

在田间课堂传“粮”策,近年来,福鼎市锚定粮食安全底线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推动农业技术下沉、优化水稻品种结构,精心搭建覆盖全域种粮群体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今年,福鼎市粮食播种面积超19.73万亩。(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