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山海福城 宜居宜业——从一枝一叶里看见文明和美好

2023-03-25 10:30:00  作者: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日前,由蕉城区金涵畲族乡金榕社区党支部牵头,多个单位联合组成综合治理小组,打破条块分割,围绕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护学”系列行动。 张文奎 褚子强 摄

早上7时,“口袋公园”的清新空气唤醒一天的好心情;早高峰期间,“红马甲”与“交警蓝”守护一城车流;22时,商圈广场拥挤的人潮散去后路面仍干净整洁……这些看得见的寻常生活背后,是城市文明在发力。

日前,记者走访了宁德中心城区居民区、商圈市场、公园绿地、图书馆,发现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宁德正在谋划一篇立足“文明”的文章,着力让文明创建成为破解治理难题、为民办实事的有效抓手,让文明浸润生活细节,促进“城”与“人”的共同提升,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果实。

文明的厚度 新旧两相宜 

“我们这个老地方,着实有了新样子,比过去好了百倍千倍!”3月22日10时许,改造后的小东门街心公园如往常一般热闹,大爷大妈们有的闲聊唠嗑,有的跳舞唱歌,公园里丝竹环绕,桥下流水潺潺,好不惬意。

“公园还在改造的时候,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停下来看看,盼着公园赶快建好就能来晨练了。”家住小东门的居民李大爷看着眼前舞台、戏台、四角亭、连廊一应俱全的公园高兴地说。

近年来,宁德结合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园林城市创建等工作,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为导向,扎实推动为民办实事“十个十”民生项目,推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建设。2018年以来,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0个,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在口袋公园附近,老旧小区改造也在有条不紊进行。

市民高慧在九建宿舍长大,过去,这里是中心城区最早建成的楼房之一,随着城市发展、岁月变迁,曾让人艳羡的楼房渐渐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变得不起眼。近年来,更因配套设施不完善、地面年久失修、绿地植被缺失、线缆杂乱等问题,老街坊纷纷搬离。“我也劝父母去我那儿住,但是老人家念旧,宁愿过着‘抬头蜘蛛网,低头水泥钉’的生活。”高慧无奈地说。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我市启动老旧小区和老街巷“最后一公里”改造项目。在坚持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功能设施、环境整治建设优先的基础上,既结合实际对老旧小区的房屋进行修缮,更新外立面,改造内部管网,又通过实施路面硬化、划分停车位、楼道亮化、“多表合一”、“飞线落地”和为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措施,对群众住房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改造升级……随着改造项目陆续完成,老小区的天空敞亮起来,改造由过去的基础类改造向完善类和提升类跨越,让老城区居住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有效改善提升。

今年过年,高慧带着女儿回到父母家,小区不仅被修整得焕然一新,社区还在小区里装扮了红绸、红灯笼,补植的绿化带旁被老街坊摆上几盆生机勃勃的茶花。“童年的温暖一下子回来了,房子虽旧,幸福却不会褪色。”高慧说,自己似乎也理解了父母守着这个老地方的原因。

去年春节前,鹏程社区绣花楼也迎来大批老街坊回访,他们一边欣赏楼前展出的近百盆姿态各异的迎新春盆景,一边感叹修缮后的绣花楼逢春焕彩,别有一番古朴遗韵。

鹏程历史文化街区马氏绣花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楼体出现腐烂倒塌,杂草丛生。2021年,鹏程绣花楼整体保护修缮工作正式启动。本着“修旧如故、老街焕新”的原则,曾经的老旧院落迎来新生机。“修缮以后,绣花楼还是以前原汁原味的老样子,但又有新气象。”鹏程社区居民龚老伯说,如今的绣花楼,已是社区的最美公共空间,也吸引许多游客探访。

去年,鹏程社区还引进“智慧消防”系统,成立了消防联勤中心,定期组织志愿者及社区居民学习消防实战技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线上+线下”监管机制,对街区消防安全进行精准管理和预警,让住在老街的居民更有安全感。

走过岁月,留住乡愁,鹏程社区每一处痕迹都在向人们还原着老蕉城的生活场景,也体现出宁德推进城市更新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重视保留城市记忆的决心。

文明的温度 烟火气盎然  

有人说,夜市直通一座城市的胃,在蕉城夜市,不仅有煎炒烹炸的烟火,也有琴棋书画的浪漫,一头温暖民生,一头点亮经济。

3月11日傍晚,华灯初上,蕉城夜市的中央舞台前围满了老戏迷,他们翘首以盼国家级非遗文化大戏——寿宁北路戏的精彩演出。在另一端的文创园里,跑酷、攀岩、篮球……青少年在五花八门的运动区域挥洒汗水。点缀在夜市外围的“集装箱”市场则陆续亮起霓虹灯,觥筹交错中,“月光经济”照“靓”宁川,演绎人间最美的风景。

在求索城市品质提升的道路上,宁德的城市“微更新”始终围绕市民需求,不仅对城市肌理、街区空间结构等物质层面进行保护与发展,更指向市民生活方式的重塑。于是,夜市、菜市场、公共厕所、背街小巷,这些文明创建的薄弱环节,也在精心呵护中成为文明宁德的注脚。

2022年,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基本完成。其中,蕉南农贸市场入选全省首批“四星级文明集市”,是宁德首家获此殊荣的菜市场。

在完成对周边居民的调研后,宁德持续推进“厕所革命”,路边公厕变身“城市驿站”,成为城市的一道新风景。驿站内配备纸张、洗手液,“宁德找公厕”小程序则帮助群众“方便”更方便。

道路“即损即补”机制有效落实,过去一年,中心城区修复市政道路路面约5.8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大面积破损现象。网线整治完成1150公里,218座新建智能垃圾分类屋依次落地,垃圾桶乱摆放现象显著改善。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最优的服务送给人民,把最便利的出行带给人民,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宁德积极作为,加快为群众的幸福加码。

每个工作日11时15分,在公交五里亭站,总能看到这样一道美丽的文明风景线:公交车还未进站,放学的孩童、买菜回家的市民自觉排起队。无人插队、没有喧哗,长长的队伍安安静静。排队,已成为宁德市民的一种习惯。

站台对面东湖路上,停在斑马线前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却无人鸣笛催促,待结伴同行的孩童顺利通过斑马线,车流又恢复畅通。

通过五里亭站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宁德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也看到了市民文明素质的高标准示范。

“礼让”风尚是怎么形成的?宁德的经验是,用法治划定“硬杠杆”,让政府成为文明“引导员”,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2020年11月,中心城区增设了5处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监控,启用设备采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此后,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将“礼让斑马线”作为市民素质的“硬指标”。

以“礼让”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突破口,文明风尚在普通市民间裂变。

随着《宁德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出台,中心城区6651辆共享电动车全面更新,登记上牌、头盔上座成为“新标配”,全市二轮车头盔率居全省第一。

着眼群众生活的“关键小事”,各行各业纷纷开展文明风尚培育行动。

“文明餐桌公筷公勺”专项行动,倡导广大群众摒弃不文明不卫生饮食陋习,让公筷公勺成为餐饮风尚。文明交通专项行动,整治乱穿马路、逆向行驶、随意变道等交通乱象,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行动,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公共卫生意识。“窗口树形象服务展风采”窗口行业文明服务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各窗口行业文明素质和文明服务水平。“文明养宠物、规范停车、垃圾分类、爱护绿化”的倡导,提升市民在社区生活的文明习惯。

经过几年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文明因子已浸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千千万万市民群众的文明自觉,方方面面文明素养的不断积累,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文明的高度 人人都是主人翁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在宁德,创建文明城市从不是政府唱“独角戏”,实现同频共振,关键在于让群众自觉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美丽的北岸公园对面,一座颜值和气质兼具的望湖轩城市书屋,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市民缪先生告诉记者,在这样一个书香绿意环绕的空间里,人仿佛也是一株植物,在一字一句间吸收养分。

望湖轩城市书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这是宁德将文明实践与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融合升级,培育市民内生文化气质和文明素养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宁德市围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需要,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的理念,积极盘活各类阵地和资源,构建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小区”等各类阅读活动,在以读书涵养文明意识、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居民的志愿服务意识,产生了读书与文明实践互促共融的良好效果。如今,城市书房已变成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加油站”。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创建的响亮品牌。

宁德32万名注册志愿者,669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正用微笑、服务、礼让的精神,讲好宁德故事,展现美好形象。

去年,宁德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等精品项目,3个志愿服务项目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分获金、银、铜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加规范、更有特色。各机关单位志愿者走上街头,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协助交警指挥疏导行人、非机动车有序通行,并对随意横穿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劝阻、教导。

好人力量,让文明城市也更有温度。在宁德,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小善”都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褒扬和肯定。有的见义勇为,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诚实守信,有的孝老爱亲,有的敬业奉献……越来越多的人物典型在这些活动中被发掘出来,这些身边的道德模范更可信、可亲,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文明风尚,让政府小心呵护的“文明盆景”,变成全民参与的“文明风景”,向善、向美、互助、友爱的美德蔚然成风。

再来听一听普通群众对文明宁德氛围的感受——

市民吴正红说,在宁德,老人小孩坐公交,每次都有人让座。司机看到老人上车,也会等到老人坐稳后才缓缓开动。

环卫工人陈师傅说,在镜台山公园,市民秋日野餐后,他的工作量没有增加,“垃圾落地少了,以前有人随地丢垃圾,现在看到地面这么干净,周围的人都这么自觉,谁还好意思再乱扔?”

有人说,因为文明,宁德的美更有温度和厚度。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宁和厚德的宁德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踔厉奋发、拼搏奋进,用建设文明城市的实干实效谱写出一曲曲春天的回响。(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