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今年蕉城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020-01-16 16:32:29  作者:吴宁宁   来源:宁德晚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我市出台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

今年蕉城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各种垃圾如何分类您清楚吗?今后可得认真学习了!日前,市政府办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下了“硬指标”:2020年,蕉城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中心城区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为:2020年,蕉城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巩固一个街道(乡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基础上,其余的三个街道(乡镇),至少各有3个小区基本建成示范小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少3个社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中心城区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达标投放户数占总户数比例达50%以上,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进课堂,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2021年,蕉城区在提升一个街道(乡镇)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基础上,其余的三个街道(乡镇),至少各有6个小区基本建成示范小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少5个社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方案要求,中心城区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和街道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密闭运输。我市将建立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置体系,加快终端处理设施建设,2019年年底前,由福鼎市人民政府负责建成全市危废综合处置场一期,对部分非工业源有害垃圾进行处理;2021年年底前,建成全市危废综合处置场二期,对非工业源有害垃圾进行处理。2020年年底前,由蕉城区人民政府负责建成中心城区厨余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其他厨余垃圾)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实现厨余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其他厨余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处理。2020年年底前,由蕉城区人民政府负责建成1座大件垃圾处理站,对中心城区大件垃圾进行处置。同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建设兼具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

各种垃圾具体怎么分?

方案明确,将坚持“简单、管用、可操作”的原则,居住区域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单位区域生活垃圾有集中供餐的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无集中供餐的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 

可回收物: 

主要品种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这类垃圾应根据可回收物的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 

厨余垃圾: 

主要品种包括: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海鲜产品(水产品)、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内脏等其他厨余垃圾,家庭生活产生的剩饭、菜叶等家庭厨余垃圾。 

这类垃圾应设置专门容器单独投放,除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设置敞开式容器外,其他场所原则上应采用密闭容器存放。厨余垃圾安排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置的杂质,并做到“日产日清”。按规定建立台账制度(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除外),记录厨余垃圾的种类、数量、去向等。 

有害垃圾: 

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这类垃圾应按照“便利、快捷、安全”的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品种,按要求设置临时储存场所。 

其他垃圾: 

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设置专门垃圾桶收集。(宁德晚报记者 吴宁宁)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