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周宁常源:贫困村“变身”旅游明星村

2020-08-10 16:26:41  作者:陈莉莉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石板路旁的草木郁郁葱葱,木质窗雕的花纹精致典雅,60余栋明清老宅被纵横交错的巷道分隔,一条宽阔而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8月3日,行走在周宁县礼门乡常源村,处处散发着古朴的自然和历史气息,吸引着过往游人驻足赏景。

“早就听闻礼门乡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这次来到常源村,还看到了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不虚此行。”来自福州的游客林老伯说。

以前的常源村却是另一番光景。常源村原名石竹坑,地处山坳、依山而建,是省级贫困村。过去,村里以种植水稻、锥栗为主,产业不成规模,农业效益低下,不少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古村陷入了人走村空、凋敝荒芜的窘境。

2017年底,省农信联社干部余昌武担任常源村第一书记。驻村初始,他进家入户走访, 真切感受到驻点村的落后面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今后的村庄发展有了初步构思。

余昌武介绍说,当地旅游资源丰富,常源村临近国家3A级景区陈峭,村内多栋明清老宅保存完好、别具特色,周边有道教名山香炉山、千亩松树林、三叠瀑布、千年古道等旅游资源。“瞄准乡村旅游,可以很好地借势发展,发挥资源优势。”

谋定而后动。余昌武积极向县、乡两级以及省农信联社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共筹集资金500余万。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着手,该村修建了棕岗坮观景台、休闲广场、文化中心、清水步道、长香炉山道路和连接旅游服务中心的石板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针对古村落保护提升,还完成了古民居屋檐复原、古巷道复原、修建仿古长廊、拆除灰楼、炮楼降层、村口仿古改造等工程,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9年常源村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常源古村美丽重现、焕发活力,周末日均游客量超百人。不少村民嗅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2019年初,村民黄传杰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并通过租用老村委楼开了一家民宿,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一天大约接待50多客人用餐,20多间客房日日满房。”黄传杰高兴地介绍说,为了留住更多游客,现在正在扩建民宿,将新增20多间客房。

腰包鼓了,村民们积极性更高了。自筹资金150多万元,建设村史馆;今年疫情期间,返村年青人在党员干部带头下还积极参与河道清理、项目征地等,为乡村发展出工出力。

余昌武说,驻村工作即将结束,在抓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准化改造、村史馆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再发展一些新的旅游业态,引入专业团队到村里建民宿,发展文创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驻足,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闽东日报记者 陈莉莉 通讯员 郑文敏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