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柘荣宝聚洋:菊花朵朵富农家

2020-10-25 21:52:03  作者:郑凯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初冬时节,正是菊花盛放日子,位于柘荣县宝聚洋村外的菊花基地一片丰收忙碌的景象,花农们将一朵朵菊花采摘、规整。

村中,花农魏陈福正在将采摘后的菊花按数量打包,等待车辆前来发往福州等地。

“我们到基地种花、采花,每天有200元的收入,今年在基地务工收入就有 1 万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说起去年以来菊花基地给他带来的变化,正在打包菊花魏陈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与魏陈福同在这个菊花基地劳作还有魏阿木、魏月香夫妇。“以前种茶叶,赚不到什么钱,只能图个温饱。现如今,将家里空闲的2亩地全部都流转给了村里,既收到租金,又能挣到工钱,比种地划算多了。”

通过这个产业基地受益的,远不止魏陈福、魏阿木两户。2019 年,宝聚洋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和用力重点,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土壤、水肥、生长周期、轮作等要求和条件,将村里流转的35亩土地出租给福州升隆花艺有限公司,试种七月黄、九月红等品种菊花喜获功,带动村民务工收入达20多万元。

“基地每亩菊花产值4万元,务工成本就要1万元,平时的种植、管理都是村里的人,村民们每年都能从菊花种植中获得不小的收益。”宝聚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赵世全高兴地说道。

缺乏特色产业、单一的收入结构是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除大力发展菊花产业之外,2017年村委大力扶持天岩农民合作社,把被村民乱占的荒废田改造成种植园。园中种植40亩穆阳水蜜桃和10亩东魁杨梅,以传帮带、老带新的方式带动村民20多人发展采摘经济,并以“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保障贫困户的收益。

“下一步,村里将以‘花海经济’和‘采摘经济’为核心,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菊花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宝聚洋村党总支书记魏建禄说。(闽东日报记者 郑凯 通讯员 王亦辉)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