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柘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21-01-19 16:34:17  作者:吴文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宁德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吴文伟 通讯员 陈娟娟 )近年来,柘荣县认真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宁德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清新好柘荣”建设,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俯瞰柘荣县铁场村。资料图

政策改革:突出特色产业扶持,保障发展定力

政策指引,是保障产业发展活力的坚实后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2002年,柘荣县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太子参及其药业的发展,并把构建“闽东药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加以培育。

近年来,柘荣县成立了太子参产业专项领导小组,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专门用于配套产业强镇项目,出台《关于加快太子参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关于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牵引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长久以来,农业管理体制中条款分割,产加销、贸工农相互脱节现象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更是涉及科技、农业、工业、旅游业、流通服务业等多部门,政策措施很难形成合力。

因此,在政策的落地实践过程中,柘荣县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组织网联、结盟和合作,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和跨空间的组织协同,力求打破部门分割局面,在不同地域政府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和政策联动共享,促使形成巨大的工作合力,有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经营改革:探索多元融合模式,凝聚主体合力

在“中国太子参之乡”柘荣,城郊乡是以太子参为主导产业的典型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特色乡镇。近年来,城郊乡厚植山灵水秀的生态优势,探索多元融合模式,聚集产业发展合力,全力推动太子参成为乡域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全乡种植太子参1万余亩,年产量平均1400多吨,第一产值约1.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8.5亿元。

在城郊乡成绩的背后,是柘荣农业的经营改革,具体做法是:通过培育新型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9年,天人药业牵头创办的全县首家(全省仅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天人际会种植产业联合体)”成功获批,基地规模1.5万亩。

在联合体的推动下,通过搭建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包装运输、仓储寄存、代销贸易、质量追溯、大数据管理等一体化系列服务平台,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植户报团取暖,预计年销售收入2.2亿元,带动农户5000多户,户均年增收约4500元。

同时,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主导产业与之融合,建设太子参科普馆(中心)、柘荣太子参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完善太子参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通过与福建广电精准传媒有限公司建立“柘荣太子参”“清新福建生态农业优品”电商交易平台合作;开发龙井岗、湖头、英山等太子参旅游带,挖掘太子参养生文化,辐射带动太子参三产就业人口3600余人,让多方参与分享产业链全过程的增值收益,真正凝聚力农业产业各个微观主体合力。

绸岭村瑞草园智慧农业平台。资料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