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宁德东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2021-03-08 12:09:54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垃圾分类新时尚 引领文明新风尚

——东侨开发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综述

“晴天臭烘烘,雨天脏兮兮,夏天招蚊虫”,这曾经是东侨开发区不少社区垃圾投放点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垃圾未分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被混合投放至露天垃圾投放点,影响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

如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关键是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一年多来,东侨开发区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责任体系,规范设置并加强管理分类收集设施,落实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员制度,自主研发应用“水滴分”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以“绣花针”功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水滴分”平台手机界面

智 能 化 管 理

“水滴分”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每天上午七八点钟,东侨开发区华侨新村社区华侨新村小区居民陈世伟总会准时下楼,将已经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正确投放至垃圾分类屋,从而获得积分。他说:“以前丢垃圾时不讲究分类,剩菜剩饭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投放,现在大家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

垃圾分类管理员为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登记积分

在华侨新村社区,和陈世伟一样从转变观念到付诸行动的居民还有很多。作为东侨开发区首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社区,华侨新村社区的试点经验破解了生活垃圾“分不清”“不愿分”的两大难题。

2019年12月,东侨开发区出台《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逐步从试点到全面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居民以归侨为主的华侨新村和以外来人口为主的新能源社区成为首批试点社区。

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无异于是一次对传统生活理念的大变革。东侨开发区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为了避免再走弯路,既借鉴了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做法,又因地制宜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分类齐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尚。”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东侨开发区在华侨新村社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包括发放宣传折页、制作推送动漫视频、入户宣传引导等,广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在口口相传间,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营造了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按照部门职责,推出全省首个政府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水滴分”,在试点社区先行推广应用。

据了解,“水滴分”平台采取“一户一码”实名制,可全面准确监测用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精准计算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确保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到位,使问题在平台精准发现,在小区靶向解决。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后出示手机二维码,由垃圾分类管理员扫码,根据垃圾投放准确度和垃圾重量为居民积分,所获积分可在积分商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抵扣物业费、购买家政服务等。

引入激励机制是东侨开发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精准之举。在推广注册“水滴分”平台时,广大居民无形中又接受了一次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积分兑换奖励激发了居民内生动力,对垃圾分类工作热情不高的居民从“不愿分”变为“乐得分”;积分排名推动了习惯养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仅要正确分类生活垃圾,还要定时定点投放。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华侨新村社区居民获得奖励

去年5月8日,东侨开发区在华侨新村社区首次举办“水滴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公益活动,吸引上百户居民热情参与。许多老年居民也赶了回时尚,亮出积分,兑换垃圾袋、抽纸、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整个操作流程简单方便。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水滴分”平台有效提升了试点社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与居民参与率,如华侨新村社区的注册率高达98.2%。在此基础上,东侨开发区于去年7月开始在所辖10个社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比原定方案提前了一年。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