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周宁梧柏洋:激活红色密码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5-14 08:50:00  作者:张文奎 魏知秋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立夏刚过,走进周宁县七步镇梧柏洋村,远远就能望见矗立着的红色火炬,中共闽东特委历史展陈馆格外醒目。走进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文史资料,生动展现了一段闽东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史。该馆于去年3月31日正式开馆,各地的党支部、党员到此进行党日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近年来,梧柏洋村抢抓纵三线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让老区群众端上“旅游碗”,吃上“生态饭”,革命老区焕发出崭新风采和勃勃生机。

梧柏洋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地处玛坑、咸村、七步三个乡镇交汇点,四面密林连绵,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成为周宁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多年来,因缺乏发展机遇,再加上人口外流、产业基础薄弱,梧柏洋的发展曾久滞不前,农民只能靠几分薄田,种植水稻、茶叶和毛竹为生,村集体收入常年为零。

如何充分激活“红色密码”,再现梧柏洋红色英姿,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发展问题。2016年开始,借着周宁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梧柏洋村委会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将原来村人民会场装修为红色教育基地,供群众参观、瞻仰;在村口村尾设立红色火炬、党旗雕塑;将废旧的小学改造成红色餐厅……这些让梧柏洋“红”出了新面貌。

同时,梧柏洋村向上争取各级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主干道提升、溪边防洪堤、步游道、改水改厕、亮化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农户屋顶平改坡及立面改造……如今的梧柏洋村,成为七步、玛坑、咸村等3个乡镇中心交汇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随着村子越来越美,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游玩。有时候我们还客串红色文化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我们心里特别自豪。”当地村民张集全说。

红色名片为梧柏洋村聚集了人气,为村民发展产业提供了基础和信心。2017年,梧柏洋党支部牵头成立周宁县思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30万元流转村中闲置土地19亩,建设生态鱼塘养殖鲫鱼、泥鳅、田螺。去年,鱼塘养殖创收8.35万元。

“村民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有工资180元。此外,我们还引进企业,通过村企合作模式丰富产业类型,实现共赢。”梧柏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康良说。

梧柏洋村委会筹集资金20万元入股大川农业有限公司袖珍菇项目,发展“智能化冷库恒温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海鲜菇)”,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2.5万元;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收1.3万元。同时,积极争取省、市、县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共筹资80万元投入周宁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每年村集体投资收益5.4万元;投入宁德新能源50万元,每年增收约4.7万元。2021年,梧柏洋村村财收入达26.235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挖掘好、宣传好红色故事,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创造更多村企共建的新亮点,让村民享受更多‘红利’。”陈康良说。

今年,梧柏洋村两委正在筹建新的合作社,发展茶叶、毛竹等产业,希望通过支部领办,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推进村财、村民双增收。(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魏知秋)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