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蕉城赤溪:逐梦沃野绘新篇

2024-08-19 09:13:23  作者:陈薇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立秋过后,暑热未减,蕉城区赤溪镇花生种植户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采摘、挑拣、清洗、晾晒、包装、销售……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大伙都干劲十足,欣喜满怀。

“今年,我们花生的价格能卖到每公斤52元到64元不等,产品供不应求。”赤溪镇宁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通光说,赤溪花生因粒小壳薄,果实饱满口感好,备受市场好评。2010年,在外经商的江通光回到村里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合作社成立至今,不仅花生销路不愁,还为村里的困难群众等提供了就业帮助。据统计,今年赤溪花生产量可达750吨,预计产值1560余万元。

在赤溪,不仅仅是花生种植,茶产业也是群众增收的一个路径。由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面积广,昼夜温差大,山高雾浓,雨量充沛,赤溪所产茶叶味道佳、品质优,颇受市场认可。

8月14日,在赤溪镇大坛村香如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抓紧将成品茶进行包装,准备发往外地。“闽南地区两家企业就采购了8000公斤的茶叶,按目前夏茶的价格每公斤70元。”该企业负责人黄邦明说。

过去,由于茶叶品种老化、茶园管理不善等原因,大坛村茶叶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2017年起,大坛村改种金牡丹和福鼎大白等茶叶。“随着茶叶品质的提升,如今的茶叶价格也上涨了不少,现在每年纯利润就有30多万元。”谈及变化,黄邦明喜上眉梢。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赤溪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如何立足天然优势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赤溪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做好赤溪生态“大文章”,织密为民服务“保障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赤溪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同比增长9%。

项目带动,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赤溪镇始终坚持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惠及大民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牢牢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福建宁德赤溪茶博城(宁德天山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宁德赤溪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特色培育,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围绕农业产业优势,赤溪镇提出以茶为主、农业园区为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思路,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鼓励种植阳光玫瑰、砂糖橘、红美人、甘蔗、龟山寿米、赤溪花生等特色农业。同时,坚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结合,推动赤溪茶树品种改造,调优茶树品种结构,2023年积极引进福鼎大毫、金牡丹等优质品种,完成茶树新品种改造733亩。

智慧治理,擦亮和美宜居“新底色”。赤溪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擦亮农村“新底色”。如实施雁乐溪沿线裸房整治、外立面提升、杆线下地、省级水利风景区提升等工程;常态化开展巡林护河工作,配足配齐林长、河长,加强管护队伍建设等。(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