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09:29:09 作者:叶伏国 王倩 陈章煜 詹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10月8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通讯员 王倩 陈章煜 詹圣) “一林过雨芦花白,半壁疏云栗子黄”。金秋九月,古田县泮洋乡泮洋村康珍家庭农场3700多棵锥栗树迎来了大丰收。 锥栗树挂着一颗颗小刺球。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漫山遍野的锥栗树枝头挂满了一颗颗小刺球,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在阳光照射下,快成熟的小刺球展露“笑颜”,露出内里饱满光亮的果实,炫耀着自己努力一年的成果,这些“新鲜出炉”的锥栗经过分拣、包装,将及时运往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 航拍漫山锥栗树。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郑世明回乡创业前在深圳从事供港蔬菜的生意,在得知村里这片大约300亩的荒山要公开招标的消息后,他毅然返乡参与投标并最终中标。 果农在采收锥栗。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些年来,郑世明长期驻扎在村里、山间,精心照顾、管理着这片锥栗园,几年间这里已实现当“荒山”变“金山”的美好愿景。 “今年锥栗的产量应该会在8万斤左右,根据目前采摘的情况来看,今年大概会比往年增加30%的收入。”郑世明欣喜地说道。 锥栗的丰收不仅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也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丰收时节,农场为周边农民提供10余个工作岗位。 产业要发展,主动融入市场是关键。依靠着在深圳、香港多年积累的人脉,郑世明的锥栗并不愁卖。随着锥栗产量的提高,以及电商网络的发展,郑世明敏锐地发觉线上销售的大有可为。 “去年在锥栗丰收尾季,已经在网络平台上尝试售卖,今年也邀请了当地网红上山拍摄进行宣传,预计今年线上销售量会多一些。”郑世明说,农场要发展,要带动更多当地人就业,就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锥栗的精深加工上做文章。 郑世明说,他们正规划做板栗饼和板栗酒,目前制作产品设备已定好,预计于11月底开展相关工作。 近年来,泮洋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锥栗等特色产业,同时通过发挥乡贤作用,引导乡贤参与、投身家乡事业,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之路注入新活力、新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