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09:30:28 作者:陈容 杨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理好“集体账” 管好“钱袋子” ——宁德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关系着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如何规范性管好“三资”,近些年,宁德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工作要求,持续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清合同、查漏洞、建机制等举措,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靶向发力精准施治 夏日里,走进福鼎市磻溪镇炉屯村的村集体茶园,漫山遍野的“绿意”成为群众、村集体的增收希望。 “曾经,这片茶园的租金一直维持在每年仅600元的水平,收益十分微薄。2023年,得益于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我们和茶园承租方通过协商,成功将租金从每年600元提升至3.2万元,这在过去是完全不敢想象的。”福鼎市磻溪镇炉屯村党支部书记林开书喜悦地说。 在宁德,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宁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市级统筹、县乡主责、乡镇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让整治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突破。 截至6月底,全市排查职能部门问题数1376个,已整改1277个,其中合同不规范问题405个,已整改325个,收回拖欠租金572.11万元,增加租金收入2.6万元;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933个,已整改829个,清退各类款项73.89万元。 聚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集体经济合同、集体债务、工程项目、违规出借资金等5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各县(市、区)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对账销号。市、县两级积极对接省级平台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监管,并组织开展“回头看”,坚决杜绝敷衍整改和虚假整改现象。对于发现的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配合跟进。 各县(市、区)全面围绕相关内容展开排查。霞浦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利用福建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合同管理模块,对全县资产、资源出租的村(社区)租金逾期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实现租金收缴情况透明化管理,及时处理逾期情况,推动牙城镇收回73.035万元场地租金拖欠款,长春镇收回25.5万元的投资本金,有效地维护村集体的利益。三沙镇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权清收工作机制,于今年6月,先后收回4笔历史欠款约1.8万元,涉及3个村庄。 同时,古田县黄田镇的村干部耐心做通承租方思想工作,收回一笔37.5万元历史拖欠租金;柘荣县双城镇城北社区对某物业公司拖欠市场租金事宜通过启动司法程序依法维权,最终成功追回拖欠租金66855元及违约金8549.08元,挽回社区经济损失。 此外,市级有关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基层一线抽查,翻凭证、核合同、访群众,查病灶,推动问题立行立改。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从福鼎、福安、屏南、周宁的多个乡镇的会计账簿中揪出42项隐形问题,追回流失资金3.8万元。 追回资金,为村民办实事。 傍晚,刚回家的雷先生把车稳稳停进村里新建的上垅湾停车场,望着眼前有序停放的车辆,他忍不住赞叹:“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跟着‘升级换代’了。” 近年来,寿宁县广泛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大排查,斜滩村对长期低价出租的店铺按程序收回使用权,重新招标出租,每年获得15.2万元的租金收入。去年底,经村民投票,超80%的人同意优先用该资金建设上垅湾停车场,解决大伙儿停车难题,获得村民赞誉。 “施工期间,村民自发组成监督小组,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部分基础工作还由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义务帮忙完成。”斜滩村党支部书记缪国升表示,停车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村庄形象,也让大家看到了合理利用村财收入为村庄谋发展的显著成效。 规范管理筑牢根基 唯有管理“一清二楚”,群众利益才能“明明白白”。 定期公开村务材料是古田县村干部的“规定动作”。 古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把拓展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作为推动专项治理的重要举措来抓,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按照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工作部署,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古田县农业农村局拓展公开内容和公开渠道,在村务公开栏上按月(季)公开简表包括货币资金收支明细表、会计科目余额表、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公开报表的基础上,在福建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上,按月(季)录入村集体财务收支简表,并上传公开栏上公开图片,做到线上线下公开一致,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促进“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过去看村务公开只能知个大概,现在村集体收支明细、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全都张贴出来了,让人看得明白、清楚、真实,对于村务工作、资产、资源底细及运营情况,让我们也知情、知根、知底,心里踏实。”古田县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变化。 这种“穿透式”监督,推动村级财务管理从“混乱无序”转向“阳光透明”,有效遏制“暗箱操作”空间。 “店面出租给谁、租金多少钱、什么时候到期,一目了然。”福安市城南街道居民表示,如今,通过手机便可轻松了解村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情况。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掀起了“结算改革”,推行银行转账、二维码实时缴存、村务卡结算方式,推动2314个村启用村务卡,2337个村实现收款码全覆盖,让“干部不经钱、会计不见钞”,从源头上解决了坐收坐支问题。 在此基础之上,全市试点推行“银农直联”,依托省级平台“银农直联”模块,推动资金支付在线审批、网银转账等全流程监管,让资金去向“明明白白”。 近些年,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线上流转交易模式,日渐深入人心。 作为全省第一批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柘荣县推出了“一二三”工作法,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探索推行“两个中心”合作运营模式,出台一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促进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农村产权流转焕发新生。从民主决议到平台挂网,从公开竞价到签约监管,每一步都有章可循。 这一模式的成效已在实践中充分显现:城北社区通过线上竞拍,让上桥路临时农贸市场租金溢价87.08%成交;全县实现挂网57笔、成交32笔,累计交易额1238.45万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村集体和村民尝到“甜头”。 如今,霞浦、屏南、寿宁等县也纷纷跟进,相继挂牌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让线上流转的好做法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从问题整改到制度完善,再到数字监管不断强化,宁德用一系列扎实举措给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上了“紧箍咒”、添了“安全阀”,让集体资产“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推动村集体资金真正花在关键处,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通讯员 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