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1:26:17 作者: 张瑜 李何颖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6月底,在周宁县礼门乡仕本村辣椒基地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蔓,与忙着采收的村民构成丰收盛景。“6月初进入采收期,日均采摘超1500公斤。”仕本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双满脸笑意,介绍着这片“红火”产业的喜人收成。 谁能想到,如今的致富田,曾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去年,在礼门乡党委引导下,仕本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流转10亩抛荒地试点辣椒种植,引入龙头企业构建“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全链条服务体系,当年即实现“开门红”。尝到产业发展甜头后,今年辣椒种植规模扩至220亩,带动50余名村民参与到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能挣6000元,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李马寿的心声,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感受。 在周宁县菊美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玉米、辣椒等作物长势正旺,工人们正忙着除草、施肥。“玉米还有20多天就上市了,现在的管护工作很关键。”陈小菊介绍。 陈小菊是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种植蔬菜已有20年,拥有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其创办合作社为省级龙头示范社。自2019年在礼门乡发展蔬菜种植以来,种植面积达300亩,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礼门乡创新组织形式,推动菊美专业合作社与礼门村、贡川村等5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成立周宁县晨晓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及联合各村成立“欣农富民”联村联社党委。通过整合分散土地、盘活闲置资源,构建“四供一保”联农机制,将小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联合联动”模式成效显著。全乡蔬菜种植面积拓展至900亩,通过科学轮种玉米、辣椒、茄子等特色作物,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开展6期高素质农民培训,覆盖300余人次,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17个村集体年均增收70万元,吸引2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近100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今年,礼门乡持续以党建为引擎,推动各村抱团发展,不断拓宽农业发展版图。在贡川村,连片花生田绿意翻涌,智能化农机穿梭作业。“通过引入新型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农业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贡川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强在田间介绍道。 依托“产业+整治”双轮驱动模式,礼门乡将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持续做大农业产业:贡川村、秋楼村盘活160余亩抛荒地,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岭头村、山头村、贡川村等联合改造200多亩撂荒地用于花生种植,昔日荒坡正逐步成为村集体增收的“绿色银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紧扣周宁县“3+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礼门乡结合发展实际,通过成立“欣农富民”联村联社党委、实施党员“双带双富”行动,推行“产业+整治”模式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切实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从撂荒地到“金土地”,从单打独斗到联村共富,礼门乡正持续以党建为笔,以产业为墨,精心描绘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李何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