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0:01:49 作者: 苏晶晶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见山望水,诗意栖居。炎夏时节,走进蕉城区八都镇的大小村落,看得见游客嬉水、乐在其中,听得到清风拂林、蝉鸣悦耳,亲身感受一村一景、韵味无穷。 如今的八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人文底蕴,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 跨村联建,攥指成拳。八都镇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一盘棋”,把“跨村联建,强村带弱村”作为提升党组织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因村制宜、因产施策,推动文旅产业联动升级,实现从“独奏曲”到“交响乐”的嬗变。 筑牢堡垒 点燃“红色引擎”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筑牢战斗堡垒,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八都镇是个平原、沿海、山海兼备,老、少、边、岛兼有的滨海乡镇,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独特、人文底蕴浓厚,潜力无限、前景可期。那么,如何统筹好区域资源,发挥好产业优势,实现“破局”“出圈”?八都镇党委瞄准片区党建联建,推进溪池、福口、洋头、闽坑、猴盾五个村实行跨村联合,并创新一系列“联”的实质抓手,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让各方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结成“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同下“一盘棋”。 谋定而动、实至势成、串珠成链。“我们着眼党建工作一体推进、乡村振兴一同落实、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民生保障一并考虑,整合各类资源,深化帮带措施,努力构建‘强村带弱村,资源共联动,产业同发展’的片区乡村振兴综合体。”八都镇党委书记周林义介绍,片区党建联建体是在传统一村一党支部组织架构基础上,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地域界限,采取“1+5”模式,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实现支部与支部间的互融共建。 凝聚合力、强基固本、村村互联。具体实践中,大霍童溪八都片区党建联建体坚持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干部报酬待遇不变“五不变”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四统一”及财务管理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收支“三独立”的原则,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通过“统分结合”,有效集聚联村资源,着力解决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等问题。 产业联动 打造“共富版图” 林荫古道、溪水潺湲、山风清凉。入夏以来,八都镇洋头村成为了热门的乡村游“打卡地”。嬉水、烧烤、露营、访古村……小山村声名鹊起、人气暴涨,带动文旅产业兴起,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村庄,我们把党支部建立在乡村文旅产业链上,建在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第一线,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引领力。”洋头村党支部书记吴周林说。近年来,洋头村主动融入大霍童溪旅游产业,按照旅游、文化、农业等资源互联互通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创五星党组织,建金牌旅游村”活动,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培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看农家戏、观乡村景、过乡村节”的乡村旅游产业链,盘活“沉睡资源”,唤醒乡村活“美丽经济”。 畲寨风情、“双音”传唱、茶山回响。八都镇猴盾村是一个畲族聚居村,有着十分丰富的畲族传统文化遗存。(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雷美凤是畲族“双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带领村民群众牢牢把握霍童溪沿线八都段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乡村文化旅游观光线建设契机,通过畲族村寨建设、举办畲族特色活动等,将畲族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也让猴盾村成为蕉城区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当前,大霍童溪八都片区党建联建体覆盖的5个村正积极依托党支部发挥优势,整合盘活人才力量、特色资源、项目建设等发展要素,努力把“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不断壮大“集体家底”和“村民口袋”。 党建聚力、抱团共富,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大霍童溪八都片区党建联建体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理念,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效,激发村级发展要素的科学集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从区域着眼、从产业出发、从项目抓起,片区党建联建体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的要求,将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特色畲村、红色旅游村“串珠成链”,并引入福州乐奇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溪池村 HIFUN营地,推动福口村“逗你玩”无动力亲子乐园、洋头村溪谷营地建设。下大力气持续发展传统特色农业产业,以打造“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规模化标准化农业园区为抓手,推广优质品种种植,推动农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产业融合度高、特色鲜明的乡村“共富版图”。 连片共治 建设“和美乡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乡村善治基石。如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也是大霍童溪八都片区党建联建体致力答好的“课题”。 片区党建联建体成立后,统筹承担联建村党建提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片区党建联建体深入挖掘“文化+生态”资源,串联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示范金牌旅游村,围绕“一村一文化,一村一主题”的发展思路,坚持对中心村景点布局、旅游线路、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实行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打造溪池至猴盾旅游观光示范带,大力推进溪池、福口、洋头、闽坑、猴盾等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 “动”与“静”相通相融是走进八都镇溪池村带给人的最直观印象。这里林茂鸟集、绿水依依,休闲栈道临水而设;这里随处可见运动标识,还配备了智能健身驿站及各类运动场地和体育健身设施。据溪池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林日象介绍,近年来,溪池村先后完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分三亩农业体验园、太极广场、溪边亲水步栈道、枫林晚渡公园、水果采摘园建设等20多个工程建设,积极打造“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为主导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除了溪池,洋头、猴盾、福口、闽坑等村庄的环境提升亦未止步。这些村庄以改善民生福祉为落脚点,从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入手,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不断推进村道硬化、灌溉水渠、村民活动中心、孝老食堂、花化美化等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特色民俗、休闲娱乐活动等,共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精神层次。 连点成片聚合力,和美乡村绘新景。依托片区党建联建体的规划、部署、落实,片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逐渐成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闽东日报记者 苏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