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09:46:42 作者:周士轩 林喜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系统治理互花米草 久久为功修复生态 ——霞浦县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一线见闻 盛夏的霞浦盐田海域,滩涂上葱郁的红树林勾勒出蜿蜒水道,渔舟荡漾其间,一幅生机盎然的海上田园画卷在眼前展开。“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治理互花米草,水质改善了,渔民的生产空间也拓宽了。”盐田乡副乡长周怡斌说。 2022年,霞浦互花米草泛滥,总面积达37246亩。该物种引入初期,曾在保滩护堤、减缓海岸线侵蚀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后的无序增殖引发严重生态问题: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削弱海水交换能力,威胁滩涂养殖、航道安全乃至整个滨海生态系统的平衡。 面对严峻挑战,霞浦全面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坚持“除、用、管”一体化推进模式,统一行动方案、购置专业设备、提升治理技术,综合运用刈割、机械翻埋等科学方法,仅用5个月就高效完成3.7万余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 除治不易,巩固亦难。“首轮集中除治后,我们迅速转入常态化、长效化的管护阶段。”霞浦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陈孝煜介绍,霞浦积极落实市里创建的互花米草网格化管护体系,层层压实管护主体责任,创新建立“智慧检测+人工巡查”相结合的预警机制,实现对辖区内互花米草动态的严密监控。同时,开展多轮“回头看”,对复萌点做到发现一处、清除一处,确保动态清零。 在“除草务尽”的基础上,霞浦县着眼长远,系统推进滩涂生态修复工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科研资源,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展开合作,引进“蚂蚁森林”等公益基金1300余万元,科学选种、精心管护,累计种植红树林5200余亩。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不仅能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还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作用。”陈孝煜说。 随着一株株红树林在滩涂上扎根生长,霞浦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向好。盐田乡正在建设的鹅湾红树林景观公园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有时可见黄胸鹀、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今年5月,游客在盐田乡附近海域拍摄到两只珍贵的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对海洋水质环境十分敏感,被视为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它们的再现,成为霞浦海域生态系统改善的有力证明。”周怡斌介绍。 曾经被互花米草侵蚀的“绿色荒滩”,如今蝶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湿地。红树林构筑起亮丽的滨海风景线,成为霞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科学治理互花米草的见证。霞浦将深入挖掘滨海湿地生态与文化资源,在已除治区域持续推进生态提升工程,精心打造集研学科普、生态观鸟、摄影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景观项目,做好“渔旅融合”文章。(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周士轩 通讯员 林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