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09:41:39 作者:黄楚妍 夏岩缘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花卉产业园负责人杨礼松在进行花卉日常管护工作 日前,福鼎城区北郊桐山溪畔的水北村,依托丰富的亲水生态资源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市民户外休闲、纳凉度假好去处。 近年来,水北村通过“白天赏花+夜间消费”发展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人流量”变成“经济留量”。 今年1月,位于水北村的福鼎市花卉产业园开业,迅速成为市民热门打卡地。走进智能温室大棚,仿佛步入一个绿意盎然的“植物王国”,600余种兰花姿态万千,近百种栀子花郁郁葱葱,绿天鹅绒海芋、赤道翡翠等观赏植物以其独特性,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目前,园区面积10余亩,引进植物超千种。”产业园负责人杨礼松介绍,为增强互动性与科普性,园区为数百种植物配备了二维码“身份证”,游客扫码即可了解植物名称、生长习性等知识,实现“游中学、学中游”。 花卉产业园不仅是观光景点,也是村民增收的“孵化器”。在水北村党支部的推动下,园区利用周末开展花卉种植培训,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传授兰花种植、盆景制作等技能,助力发展“阳台经济”,截至目前,已举办十余期。 杨礼松表示,今后,花卉产业园将定期举办花市,为村民提供销售平台,并逐步引入咖啡、古玩交易等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感。 今年以来,水北村党支部将发展夜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盘活桐山溪畔约6亩闲置地块,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户外音乐餐吧,有效填补乡村夜间消费空白。餐吧负责人吴芬华表示,水北村毗邻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到村里游玩的市民较多。5月底开业以来,餐吧日均接待游客超百人,随着天气转凉,餐吧将增加围炉煮茶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延长消费时段。 夜间经济不仅聚拢人气,也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目前,餐吧吸纳了8名本地村民务工,每月人均增收超4000元;同时,村集体通过租赁场地,村财每年增收5万元。 水北村产业发展是福鼎市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整合生态、文化、区位等资源,水北村打破“单点式”发展模式,构建起“昼夜衔接、产业互补”的消费闭环,实现从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经济的转变,一个“产业兴、环境美、百姓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桐山溪畔徐徐铺开。(闽东日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夏岩缘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