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东侨开发区 > 东侨新闻 > 正文

“亭好 · 淬剑讲堂”开讲啦!五里亭派出所这样锻造学习型警队

2025-09-25 09:21:22  作者:吴晓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9月25日讯(通讯员 吴晓烨)“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跟着我的节奏来……”9月22日上午,五里亭派出所一场特别的“生命课堂”正在进行。

站在假人模型前的,不是警队教官,而是宁德市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乐道平。台下认真记笔记、轮流上手实操的“学生”,是平日里处置警情、侦查办案的民警。

另一边,新警阮志远则把常见的诈骗套路“翻译”成医护人员听得懂的语言:“冒充疾控中心通知核酸异常?现在升级成冒充医院领导要求转账了!”台下白大褂们纷纷点头,有人举起手机拍下PPT上的关键提醒。

医生拿起反诈传单,警察按下AED开关…这正是五里亭派出所的“亭好 · 淬剑讲堂”第四讲——一场警医互换身份的“跨界修炼”。

不止于听课,更在于开讲:

“人人当讲师”炼出警队“内生力”

如果你以为“亭好·淬剑讲堂”只是请专家来讲课,那就太小看五里亭派出所的创意了。

这里的规则是: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也都是学生。 所长崔建鸿打响头炮,把枯燥的“工作支撑”讲成一线民警“拿来就能用”的实战指南;教导员赵素金把一桩棘手纠纷拆解成“情感疏导+技术固证+保险托底”的创新解法,台下年轻民警直呼“学到了”;刚从警校毕业的新警也站上讲台,结合最新诈骗案例讲解劝阻话术,老民警都认真做笔记。

“以前培训是‘被动听’,现在我们是‘主动讲’。”一名案件办理队民警说,“为了准备好20分钟的课,我得把整个办案流程复盘一遍——讲一次课,比办三个案子成长得还快。”

不局限警营,更主动“破圈”:  

从“走出去学”到“请进来教”

讲堂不只在会议室里,更在实战现场、共建单位、甚至跨系统的课堂中。支部共建把市医院专家请进来,民警学急救,医生学反诈,实现“你教我救命,我教你防骗”的双向奔赴;跟班学习让综合指挥室民警走进分局情指行中心,直面大屏实战,从“接指令”升级为“判情报”;轻骑兵培训送宣传民警走进市委讲师团,把政策理论“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

“我们不能关起门来练兵,”所长崔建鸿说,“走出去吸收经验,请进来激活思维,才是新时代学习型警队该有的学习姿态。”

不满足于课堂,更打造“身边的智库”:

每个办公室都有“业务学习智治站”

走进五里亭派出所任何一个办公室,你都会发现一个精心布置的“业务学习智治站”,里面整齐陈列着政治理论学习书籍、最新法律法规解读、经典案例剖析、执法规范指引。每定一个新规、每出一个新法,智治站都会第一时间更新,学习书屋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书籍,社区警务队智治站里是矛盾纠纷调解“金点子”和群众工作法,案件办理队智治站里是取证要点清单和询问技巧锦囊。民警休息时翻一翻、办案件查一查,成了“离不开的实战宝典”。

“就像身边有个‘警务百科’,抬头就能学,随手就能查。”一名社区民警说。

不搞形式化,更追求实战化:

“小讲堂”正在发生“真变化”

从9月初启动至今,“亭好·淬剑讲堂”已开展四期,时间虽短,却已悄然推动一些转变:一批民警开始突破“不敢讲”的短板——从埋头办案到尝试总结、主动分享;一批实战方法被初步提炼——如“调解四理法”“派出所实战支撑”正在整理成册,逐步试用;一批业务骨干在过程中冒头——调解能手、研判尖兵、宣传达人逐渐显现。

“现在轮到谁讲课,谁就得认真准备课件,逼着自己站上台。”一名辅警说,“学习正在变成一种习惯。”

不只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续淬炼:

讲堂没有结课,只有持续优化

“亭好 · 淬剑讲堂”没有结课仪式,因为它每周都在更新,有积分考核,讲得好能评“金牌讲师”,积分挂钩评优评先;有“一课一档”,每节课的课件、视频、笔记都沉淀为电子知识库;有季度评估,内容常讲常新,形式越办越活。

四期只是一个开始。五里亭派出所用一次次“轮讲轮训”、一个个“智治小站”、一场场“跨界课堂”,真正把“学习型警队”从口号变为现实,让“亭好•淬剑讲堂”真正成为贴近基层、服务实战的练兵场,推动“学习型警队”建设走深走实。

在这里,学习不是任务,是本能;讲课不是负担,是成长。五里亭派出所正以“亭好·淬剑讲堂”为支点,撬动全警学习热情、提升实战能力、锻造公安铁军。淬剑之路,刚启程;练兵之火,正燎原。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