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14:59:52 作者:陈锦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分为18个专题,是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案头书。结合工作实际,我重点研读了第五专题“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是要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些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科技、人才呈现的脱节、堵点状态,是由于我们设置部门设定了不同的工作职责而造成的,当不同部门之间目标不一、协同不强的时候就很难做到教育、科技、人才的高效畅通。因此,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二是更加清醒地看待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发展形势和短板弱项。在第五卷收录的著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少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比如“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行稳致远,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科技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当前形势和存在的不足,从外部看,美西方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限制愈发严苛、精准,“卡脖子”力度有增无减,试图阻断我国向科技前沿、产业高端攀登的道路;从自身看,习近平总书记清醒的指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此外,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或重复、科研人员非学术负担较重、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三是更加坚定地为推进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事业贡献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把我国的教育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对于区域发展而言,人才越发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我省在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短板,比如,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人数与浙江、安徽等地有较大差距;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方面与经济总量极不匹配(首批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有242家,我省仅2家,与内蒙古、广西、海南并列第23位)。当前,我省紧紧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人才集聚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致力于让福建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的热土。作为人才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牢“大人才观”,树立人才工作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人才政策谋划能力,进一步优化改进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为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第1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陈锦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