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09:28:25 作者:张泽芸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福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十个专题深刻阐述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1+N”政策体系。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探索出一条福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构建“1+7+3”政策体系 福建以国家“1+N”政策体系为蓝本,构建了“1+7+3”地方政策框架:即《福建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为核心,配套能源、工业、交通等7大领域实施方案,以及科技创新、财政金融、监督考核3大支撑体系。通过建立碳排放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排污权交易等创新举措,形成“目标分解—过程管控—考核评估”的全链条治理机制。例如,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累计发行林票近11亿元,完成碳汇交易近6800万元,实现“空气”变“真金白银”的突破。 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福建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在工业领域,三钢集团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实现清洁运输全覆盖,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连续六年第一,带动全省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在农业领域,推广“生态茶园”“稻渔共生”等模式,安溪铁观音茶园碳汇交易试点年增收超亿元。在清洁能源领域,通过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截至2025年7月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5.8%,发电量占比达56.8%。 三、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福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先行先试: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完成全国首单海洋碳汇交易;创新“林票2.0”制度,实现林业生物资产票据市场化流通;在三明市试点“生态司法+碳汇”机制,将生态修复与碳汇增量挂钩;南平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形成“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模式;率先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闽江、九龙江流域上下游10个设区市签订补偿协议,累计投入补偿资金超80亿元。 四、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工程 福建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引领,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生态。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清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单机年发电量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的生活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厦门大学研发的“海洋负排放”技术入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同时,通过建设东南科学城、布局绿色产业创新走廊,形成“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园”创新链条。2024年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0479.69亿元,占各项贷款12.1%,绿色债券发行量居全国前列。 福建的实践深刻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福建通过构建“1+7+3”政策体系,以制度创新锚定绿色转型航向;以产业“双轮驱动”重塑经济发展,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以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激活“绿色银行”,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可量化、可流通的“金山银山”;更以科技创新突破赋能绿色发展,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硬核支撑。未来,福建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机制,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福建智慧。 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第1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张泽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