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女子手镯十年未摘 竟“长”进肉里

2025-10-27 16:04:34  作者:周涛 林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周涛 通讯员 林俊)近日,宁德市闽东医院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成功救治一名因长期佩戴首饰不当导致首饰完全嵌入皮肤并引发严重软组织感染的患者。面对罕见“首饰嵌顿”病例,医务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和紧密协作,顺利实施手术,为患者解除痛苦。

33岁患者龚女士,自述佩戴手腕上的银手镯与串珠近十年,“几乎从未摘下”。随着体重增加,她逐渐感到手腕皮肤勒紧,但未引起重视。近半年来,该处皮肤反复出现瘙痒、发红,龚女士误以为普通皮炎,自行涂抹药膏处理。直至两周前,手腕部疼痛加剧,红肿明显并伴有脓液渗出,她才惊觉手镯与串珠已部分“长”入肉中,无法自行取下。

接诊后,医院相关科室迅速评估患者情况。检查显示,龚女士前臂中下段皮肤红肿破溃,局部组织明显增生,形成“肉环”紧密包裹手镯与串珠,异物已深陷皮下,伴有脓性分泌物及异味。

影像图。闽东医院供图

“这是首饰长期压迫、摩擦,合并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增生。”副主任医师黄其龙指出,手镯与串珠已成为持续刺激深部组织的“污染源”。若不及时取出并彻底清创,感染可能向深部蔓延,甚至诱发败血症或影响前臂功能。

患者图。闽东医院供图

黄其龙说,团队面临的挑战在于患者局部感染严重,组织脆弱,异物材质坚硬且位置深陷,常规摘取方式已不适用,必须通过外科手术取出。经科学讨论,相关科室迅速制定周密手术方案,在加强抗感染治疗后,为患者实施“前臂异物取出术+清创术”。手术由主任医师张申申主刀,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和炎性组织已完全“吞噬”手镯。手术团队如“考古发掘”般细致操作,沿手镯与串珠轮廓,逐步分离粘连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整个过程力求精准,以保护周边重要血管和神经。

手术取下物。闽东医院供图

历经一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团队切开部分“肉环”,成功触达手镯与串珠本体,随后使用手外科专用器械,完整将其从增生组织中剥离取出。取出后的首饰已失去光泽,附着脓血与坏死组织。手术团队随即对深达筋膜层的创面进行了彻底清创、冲洗,并放置引流条。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龚女士手腕肿痛明显缓解,经后续抗感染与伤口护理,康复良好并顺利出院。“太感谢你们了,我以为我的手保不住了。”龚女士感激道。

张申申主任提醒习惯长期佩戴首饰的公众,一是定期检查与清洁:戴首饰(尤其是戒指、手镯)应定期摘下,清洁首饰及佩戴部位的皮肤,保持干燥。二是注意“贴合度”:随着体重变化、妊娠水肿等生理状况改变,应及时调整或取下过紧的首饰,避免压迫局部血液循环。三是警惕皮肤信号:佩戴部位一旦出现瘙痒、红肿、疼痛、破溃等不适,应立即摘下首饰,观察皮肤情况。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切勿自行用药或“硬扛”,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四是特殊情况及时取下:在进行体力劳动、运动、接触化学品或睡前,最好取下首饰,避免摩擦、损伤或化学腐蚀。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