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下白石镇历史文化 > 正文

【古港黄崎】带你了解下白石地名的变迁史(二)

nd.fjsen.com  2017-06-30 15:50:42 来源:古港黄崎  我来说两句

清朝末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加深,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崎港的军事地位和财政意义与日俱增,官府因此加强了对黄崎镇各项事务的管理。防务上除了原有的巡检司外,还设立了武营,派驻千总一员,率兵守港。清·刘枢《重修福安县全城、白石司炮台记》:在临江山上筑起了镇堡,以崎后巉峭崖岩为基础,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作粘合剂构筑炮楼,高大坚固,雄伟壮观。凿在岩壁上的炮楼角,置卫筑城的痕迹斑驳。古榕覆盖掩映着摩崖,其左右筑墩台,墩角各有一个瞭望角,成犄角势。炮楼护墙大部分用灰沙夯筑、砌筑,其上以所军驻防,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机构,配置了大铁炮、大碗口铳等,以加强防御。登上岐后山古炮台,“俯瞰江濑,近控海门”,领略 “水陆要津,咽喉据郡”险峻峥嵘历历在目;为了加强对财政和税务的管理,设置了税厘分局、闽海海关、官运总局、盐仓户管等机构,此外还有甘棠小憩(公馆)、文营。旧时,民谣有“甘棠有城都没官,下白石无城七门官”之说。“七门官”,即指巡检司、盐运司、防御司、海关司、户管司、税务司、海陆交通司。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崎街古井内壁显现清光绪年间镌刻的“福州府侍郎下达文课”。于今,下白石镇内仍遗存“白石分司”碑及七衙门碑文。民国以后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赛岐码头和黄崎码头鼎盛时有8艘火轮轮番停泊,来往穿梭,近通三都、三沙、沙埕、福州、莆田、鳌江,远抵宁波、上海、天津、香港,便捷的交通保证了黄崎依然是闽东沿海经济重镇和物资集散地的传统地位。

从宋到明清,下白石均为秦溪里三十四都。民国18年(1929年)全县分7个区,黄岐(崎)区设在下白石,管辖今下白石、湾坞、溪尾3镇范围。民国27年(1938年)全县分4个区,黄岐区与甘棠区合并,区署设在甘棠。民国35年(1946年),全县分12个乡镇,下白石设黄岐乡,乡公所设黄岐。1949年10月后,黄岐正式改名下白石。

  • 责任编辑:廖诗朝     关键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