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下白石镇历史文化 > 正文

【古港黄崎】一村一韵:漫步顶头,领略独特的哥特式建筑(二)

nd.fjsen.com  2017-06-30 16:05:07 来源:古港黄崎  我来说两句

岁月无声,天主教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教堂建筑。白马港两岸大约4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分布着大小二十多座教堂,其中顶头村的天主堂堪称代表。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顶头天主教堂,又称“多明我堂”,为哥特式和罗马式相结合的西式建筑。最早是用木板隔架木构建筑,民国20年(1931年)毁于台风。现存教堂重建于民国21年,1937年落成。 主体建筑是砖石结构,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九间。教堂主楼贺锥顶高38米,圆穹天顶,正门两侧钟楼高24米。那造型挺秀的小尖塔,修长挺拔的门窗,窗子上方线条轻快的尖拱券,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营造出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视觉效果,是闽东地区最典型的西洋风格建筑。从正门步入,便是一个宽敞的大厅,12根方形柱子支撑着高24米的圆拱顶棚下,悬挂着4盏玻璃吊灯,据说大厅可容纳千人。

“文革”期间,这座教堂钟楼等处曾遭毁坏。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后,政府陆续拨款修缮,现有六座建筑物,占地面积6770平方米,为闽东规模最大的天主堂。1991年顶头天主堂被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6日,136个近现代建筑获评福建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顶头教堂名录上榜。

据悉,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指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能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付出昂贵的“学费”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世界各国的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近年来,福安市致力于古建筑文化遗迹的保护和挖掘,无论是对于历史名镇名村,还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措施都是“不遗余力”。顶头教堂的妥善保护,还可以融入中西相结合式,从中找出国际视野的文化“活力因子”,丰富古村落的人文魅力。

秋高气爽的天气里,登上教堂山后的高处观景,整个顶头尽收眼底。青青牛池冈,东沃溪支流水库渠道,灌溉出收获的季节。稻田里一片金黄,经过太阳的照射,稻田犹如一片金黄的海洋,显得金光闪闪。傍晚的乡村,一首田园诗,一幅恬静画。袅升的炊烟和残垣布满的藤蔓、狗尾花,成为哥特式建筑的背景。

举目远眺,白马跨海大桥水域,波光闪烁,许多船只在水上穿梭往返,长鲸弭浪,令人心旷神怡。“蓝蓝藤江湾”,呈现给世人的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基地。一座座巨大的船坞、高高矗立的龙门吊,构成了一幅规模宏大的造船画卷。入夜,一座座船台上,四射的焊光,映入江中,像繁星在水中闪烁。激溅的焊花,洒向夜空,又象节日的礼花纵情绽放!

闽国甘棠港,万古藤江湾,千年之前,一幅“招徕海中蛮夷商贾”的长卷,从这里铺向大洋,造就“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灿烂。如今,承载着“海丝”文化,再度扬帆。

内容摘自下白石知青、福建省作家郑望撰写的《闽海甘棠港-海岸下白石》

  • 责任编辑:廖诗朝     关键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