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08:56:40 作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吴爱莺
|
福鼎店下花田 王志凌 摄 厕所“变脸”家园变美 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霞浦县牙城镇凤门村如今变了模样。 “以前村里可没这么干净,那房前屋后全是臭水沟,天气一热臭的啊……”凤门村村民李祖聘想起先前村里污水横流的样子,直摇头。 村干部告诉记者,凤门村主村有85户410人,日产生活污水量约13吨,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水沟里,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更易滋生蚊蝇,改厕改水迫在眉睫。 2017年,凤门村启动了改厕改水工作,建设完成了涵盖污水管道、总容量25吨的三格化粪池以及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粪水通过污水管道,流至三格化粪池沉降处理,再经过人工湿地处理,达到二级B的分化标准后排放。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我市共有2135个建制村,有80%是在海拔350米的山区地带,针对我市相当部分农村群众仍在使用旱厕的情况,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启动改厕改水(暨污水治理)试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引导各地根据农户家庭不同情况,制定相应补助标准,对一般群众采用一体化化粪池的,每户补助2000元,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减少支出;对五保户、困难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由政府出资统一建设到位。同时,在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到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无动力或微动力为主,建设单户型、联户型、区域型、集中型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 厕所“变脸”,家园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