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焦点新闻 > 宁德 > 正文

美在乡村安居乐业

2019-05-29 08:56:40  作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吴爱莺

活态传承古村“新生”

绿水青山掩盖中的屏南龙潭村  王志凌 摄

质朴整洁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苔迹斑驳的古道碑、气派庄严的古祠堂……在福安市溪潭镇,有一个依山傍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

这里系“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乡。薛令之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为官清廉。其学生唐肃宗为嘉叹恩师廉洁,赐村名为“廉村”,使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近年来,福安市不断加强对廉村古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挖掘,努力将廉村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地。

随着古民宅的恢复与周边设施的完善,廉村逐渐成为游客观光旅行的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七八十万人次。

作为农耕文明的空间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我市制定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深度挖掘、摸清底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活态传承、动态保护”的保护发展策略,推进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廉村因政府积极作为焕发新生,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则因“新村民”共同参与而活力十足。早些年,龙潭村由于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纷纷外出寻找生计,原本1400多人口走得仅剩200多人,许多古民居空置,无人问津。

2017年5月,龙潭村文创项目启动。村里引入专业策划团队,对文化创意产业“龙潭片区”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建设修缮方案。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引来国内外“新村民”投资兴业——由“新村民”出资修缮古民居,古民居户主与村委会签订15年期限协议,村委会与“新村民”签订15年期限协议,村委代建代租。

为了让“新村民”更有归属感,2018年10月23日,10位龙潭村首批“新村民”领到了公安部门发放的居住证,与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医保、社保等待遇。

“10多年前去北京工作时,领过北京的居住证。现在从北京来到龙潭村,领了这里的居住证。生活就是这么奇妙美好!”何素珍说,龙潭村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新家”能够永远地住下去。

曾经萧条冷落、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大家争相入住的“世外桃源”。

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村充分保留自然风光和乡土建筑,以民宿开发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途径;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实行党建引领,不断将“下乡的味道”融入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扶贫开发保护利用模式成为新标杆……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一个传统村落华丽转身,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绝的新活力。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