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闽东再出发

2020-01-13 08:42:27  作者:叶陈芬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历史悠久的归驷桥、清幽空灵的福温古道、古色古香的明清老宅……1月12日,趁着天气晴好,记者走进柘荣县富溪镇,仿佛走进了一段凝固了的历史。来来往往的游客在这里驻足,倾听岁月回声,饱享文化盛宴。

文创推动,屏南四坪古村重焕新生 王志凌 摄

近年来,富溪镇秉承“环境提升,文脉传承,功能转变,老镇新生”的理念,积极挖掘古镇商贸文化、红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完成各类文物旧址修复和展示馆建设,初步形成古商贸文化体验一条街,带来了人气、商气聚集。去年以来,该镇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吃住行等旅游消费500多万元,游古镇、赏文化、品美食的富溪文旅品牌初步打响,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富溪村村民袁冬明的餐馆也“火”了, 回村发展这两年,他不仅解了乡愁,更尝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甜头,现在他每天都要接待七八桌游客,从天亮忙到天黑,一刻也闲不下来。

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如今在我市,像富溪镇这样因乡村振兴而重焕生机的场景比比皆是。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制定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和“1+5”政策措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美丽乡村,开启从摆脱贫困向乡村振兴跃升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按照《宁德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我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为着力点,推进宁德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8+1”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县县有品牌、村村显特色”的产业振兴发展格局。

同时,我市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推动农旅、茶旅、海旅融合发展,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新天地,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新空间。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64亿元、增长4%,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55个。

人才旺,乡村兴。我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确定省级特色乡镇12个、试点村110个,甄选产业薄弱村306个,发放各类产业专项资金1.8亿元,选派首批乡村振兴指导员28名、选认科技特派员829名进驻乡村第一线。两个多月来,这些乡村振兴指导员发挥优势,帮助对接政策、项目、技术、信息和市场渠道等,受到各地乡村的一致欢迎和赞誉。

2020年,对乡村振兴指导员马忠盛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去年,他来到蕉城区城南镇田中村,一心扑在了村子里,制定符合该村实际的发展路线。在他的推动下,田中村己完成了王台自然村的绿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验收、饮用水和污水管道工程建设、3公里村道硬化等,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改变。

“接下来,我们将瞄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本村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村集体旧茶园的招商引资。”马忠盛说。

人才向一线下沉,干事热情在乡村迸发。今年,我市将继续健全领导干部挂钩帮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向产业薄弱村全覆盖,整合涉农资金向产业薄弱村倾斜,支持老区基点村和少数民族村加快发展,确保乡村振兴“一个村都不能少”。(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