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下党的诗意年华

2020-03-31 10:02:15  作者:卢彩娱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下党春色

阳光朗朗地披洒在这方山山水水上。静静行走在与下党溪比肩并行的公路上,抬望天空、葱林、翠竹,聆听水声、鸟语、虫鸣,心境顿入桃源之宁谧。下党,这块沧桑巨变的热土,正灼灼其华,向人们展示其自内而外的闪亮质地。

下党乡依山而建,面临母亲河下党溪,古朴的房屋高低错落,一致都迎着阳光,顶着金色的光芒。下党历史悠久厚重,八百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金光灿烂的历史文明。美丽的饭甑岩、三尖岩、狮子岩的传说、莲花山的历史传奇、康师二智退长毛贼、杨碧仁善良智慧等众多故事,表现了下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与美好愿望,彰显了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百口同居”“王夫人智分黄梨”的故事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国学生王国桢家族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和睦有序的事迹千载扬芳。如今,在下党王氏祠堂里,清朝道光年间知府大人钦赐的“百口同居”“五代同堂”金字大匾依然熠熠生辉,备受后世推崇和敬仰。 

乡村的树,极具灵气。冠盖亭亭,嘉木葱葱,修竹纤纤,这是一个乡村人丁兴旺、日子光亮的象征。在浓浓的绿意里呼吸着清香的空气,等待枫树叶红,等待映山红遍,这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希望。走进下党,你会发现下党的品质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木质。在下党,那些不知名而年代久远的灌木总是你记忆中的天骄。有人说对树木的记忆,能在乡愁里生根。是的,树,是乡村的希望,是游子的根。这些年来,下党干部群众像保护自己眼珠子一样,精心保护着下党的一草一木,保护着生态青山。让人欣喜的还有山腰上遍长的郁郁葱葱的茶树。一年四季,绵延的茶田叠翠,一垄垄葱葱茏茏,宛如凝重的绿浪。每逢清明时节,茶叶便开始抽嫩,那冒出的嫩芽在老茶叶的掌上争先恐后娇嫩着,微风吹过,整个山乡都弥漫着缕缕沁人心脾的茶木香。

而最能代表下党“木质”品质的莫过于鸾峰桥了。

缪旭照先生在《廊桥吟》里这样吟诵鸾峰桥:“鸟瞰鸾峰玉带飘,御风遮雨仰清标。若将贯木拱桥论,天下无桥长此桥。南来北往百余年,桥下仙岩证夙缘。犹记当时从此过,清流泻雪雪花旋。”可见鸾峰桥的伟岸和奇绝。鸾峰桥造于清嘉庆五年,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廊桥。它横跨地势险要的下党溪两岸,因其中间高,两头低,似腾飞的巨鸾,而得名鸾峰桥。桥长47.6米,宽4.9米,孔跨37.6米,这是现存世界上单孔跨度最长的廊桥。桥中神龛祀临水夫人,庇佑黎民,传说有求必应,深得百姓敬仰。

在下党村东南方向的山冈上耸立着一座木架结构的三层阁楼,它就是下党文昌阁。阁为八角形,翘角重檐,葫芦攒尖顶,檐角刹顶配以色彩雕刻,显得壮观美丽。它与鸾峰桥遥相对望,一桥一阁,以木的初心,共守一乡一土。

天生秀水,水养骨髓。下党山多,泉水也多。清清的泉水从千涧万壑中来,一路欢歌,奔往下党的母亲河——下党溪。下党溪溪面不宽,但清澈如镜,两面青山绿树映影其间,形成山、水、天一体,青、绿、蓝共聚的美景。随着山势,小溪弯曲变化,溪鱼畅游。下党溪的鱼,肉质鲜嫩,且少腥质。让人惊叹的是下党溪清粼粼的水。你看,水气氤氲、水蓝如玉,站在溪边,你不时会看到白鹅们自在悠游的身姿,儿时朗诵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就会串上嘴边,不由地傻笑起来。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河里,顿时,激起了一层层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少年们在水中尽情玩耍的场景。各种游泳姿势应有尽有,或蛙泳、或狗刨,笑声、喊声响彻河面,热闹得很。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