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下党的诗意年华

2020-03-31 10:02:15  作者:卢彩娱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行走在进乡公路上,你会发现路边的几处小泉眼,放有一把木瓢或瓷杯,路过者累了渴了,拿杯舀水,一气牛饮,山泉甘冽,润泽心田,所有的疲倦便一扫而光。 

每到五月,映山红总是不畏高山深处的霜雪严寒,开放在那些绿树丛中,如霞似锦,热烈奔放。它们是革命先辈永不凋谢的理想信念,象征着下党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红是火的代表色,红色文化是下党一面靓丽的旗帜。下党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全乡有老区村23个,当年闽东游击队和闽北游击队曾先后在这一带与敌人周旋了十多年。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粟裕、刘英等人的率领下,进入闽东,到达寿宁平溪、上屏峰、上党、下党、石曹坑一带,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抗日主张,宣传发动群众,播撒革命种子。下党的大森林是游击队有利的活动场所,下党的人民群众是游击队可靠的支持力量。这里的每一个村庄几乎都燃烧过红色的革命火种,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上党村溪源头自然村的深山之中,至今仍隐藏着一个当年红军游击队住过的山洞,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红军洞”。站在远处眺望,山洞四周灌木丛生,苍松摇曳,但仍然依稀可辨。站在洞口,你仿佛看到了那个血雨腥风年代里,革命者的英勇风姿,听到了他们高亢的声音还响彻在这群山之中。

下党位于洞宫山脉的东端,这里山高岭深,土质粘稠,百姓们就用这种泥土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垒起土木屋。土木屋一座挨着一座连成胡同,连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脉。下党的历史和文化,就是在这片热土上,经风霜抗雨打,在漫长进程中渐渐积淀起来的,平凡而温馨。如今,带着泥香土味的土墙越来越少了,但土墙文明的气息依然留存在乡村里,让人回味,令人怀想。为留住乡愁,留住这方乡土风情,下党人因势利导,把留存的老土屋改造成“下乡的味道”“百口同居”等农家乐,让土屋土墙“古为今用”,为充满希望的下党增光添彩。

土地是农家的宝贝。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农家人用汗水与土地亲近,土地用果实加以回报,农民与土地的深情是一首永远的赞歌。在下党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王、杨、吴、沈等姓氏子民,他们开荒种地,繁衍生息。这里山绿水清,山间云雾环绕,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具备良好的农作物特别是脐橙、锥栗、高山茶生长环境。近年来,下党人民深情守护着每一块土地,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业、茶产业。下党干部群众合心发力,将原来一家家零散的茶园进行整合,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首创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实现了“茶园与茶杯”的直接对接。定制、可视、“互联网+物联网”,让下党的土地越来越焕发出活力。家乡的发展,也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回故土,开创事业。

这就是下党,水灵而夺目,翠亮而苍劲。此刻,田野里脆绿的禾是最暖人心的颜色,那些高耸的峰峦不时地羞红着脸向你微笑着,鸟儿是热情地,优雅地站在电线杆上为你唱着歌儿。你会一步一回头,留恋这山这水。(闽东日报 卢彩娱/文 卓仕蔚/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