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7:22:52 作者: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9月19日报道(本网记者 潘月容)“喂,您好,这里是12356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宁德市康复医院的热线接听室里,这样温暖的话语每天不断重复。自2025年4月7日“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开通以来,这里成为守护宁德群众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灵驿站”。截至8月,热线累计接听来电1774个,成功干预58起心理危机事件,来电者满意度超95%,用专业与温暖为困境群众点亮希望。 破局创新:“医院+协会”协同模式筑牢服务根基 “社会节奏加快,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为落实‘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宁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推动热线快速落地。”热线负责人、宁德市康复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科主任陈丽萍受访时表示,有了政府的统筹规划,热线才能在短时间内突破资源瓶颈,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让有心理困扰的群众随时找到 “可说话的地方”,获得专业帮助。 导医台。宁德市康复医院供图 在热线建设初期,宁德市康复医院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与宁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携手承担心理援助热线工作,首创“医院+协会”协同模式。该模式既满足了群众对心理援助热线的求助需求,更为协会成员搭建了实践和成长的平台,有效提升协会成员专业素养,为宁德市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服务。 心理咨询与治疗科。宁德市康复医院供图 据了解,该模式下,医院发挥精神卫生领域优势,提供热线接听场地、录音与通话记录设备,还安排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全程提供医疗指导;在医院原有咨询师队伍基础上,协会补充、调配专业人员,保障团队稳定性与专业性。 专业团队是热线“有效”运转的核心。据了解,该团队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和心理咨询师共同组成,不同岗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服务体系。“曾有来电者情绪崩溃、直言自杀,我一边安抚,一边记录关键信息,协调沟通存在的矛盾,最终将其拉回安全边缘。”从事心理咨询治疗17年的陈丽萍表示,遇自杀倾向、严重情绪失控等高危来电,会第一时间介入,提供咨询服务、医疗建议、电话随访等。 心理治疗师木太力普·马合木提(下称“阿木”)专注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来电者需求不同,有的因婚姻矛盾困惑,有的因职场压力焦虑,我们需用专业技术帮他们梳理情绪、找解决方向。”阿木表示,自己及团队的每一个心理治疗师都会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确保应对各类心理问题时能给出科学方案。 阿木告诉记者,晚班是心理危机高发时段,医院为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实行三班倒,保障服务质量。 规范高效:完善机制与精准匹配提升干预实效 宁德市康复医院12356心理援助热线。宁德市康复医院供图 为确保热线服务规范、高效,宁德市康复医院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在服务流程方面,医院制定了标准化操作规范,从电话接听、信息记录,到问题分析、干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要求,确保每一起来电都能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实施标准化流程减少疏漏,保证服务质量统一。 质量控制方面,医院每月分析热线接听、危机处理、典型案例等情况,及时优化流程。例如此前发现部分来电者反映咨询时间短、问题未说透,医院随即延长单次咨询时长,增加跟进频次。同时,建立多维度量化考核机制,从接听及时率、问题解决率、满意度等评估服务,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倒逼服务提升。 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中心 宁德市康复医院供图 精准匹配是提升干预效率的关键。医院依据来电者危机等级和心理治疗师专业专长,建立“精准匹配”机制:高危来电(如自杀、自残倾向)优先分配给资深心理治疗师,迅速启动紧急干预流程,联动精神科医生提供医疗支持,必要时联系家属或社区形成干预合力;特定领域来电(如婚姻家庭、职场压力问题),匹配有相关背景和经验的心理治疗师,确保“量身定制”服务。 热线开通近半年来,不仅为无数群众解决了心理困扰,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12356热线像一束光,在我最绝望时给了希望。”一位受助市民反馈。不少群众表示,有了这条热线,不再担心“心理问题没人帮”,心里更踏实。 “从运行数据和群众反馈看,服务落到了实处。”宁德市康复医院医务部主任苏旻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医院+协会”模式,扩大咨询师招募,加强案例督导、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联动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扩大热线覆盖面;不断推出线上心理健康科普,让群众通过公众号学习健康知识。 12356心理援助热线,是守护群众心理健康的“生命线”。宁德市康复医院用专业与温暖让热线“通”且“有效”,为基层心理干预提供“宁德样本”,也为健康宁德注入动力。未来,这条“心灵防线”将持续延伸,为更多群众撑起“心灵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