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下白石镇历史文化 > 正文

【古港黄崎】途经巨浸,山号黄崎

nd.fjsen.com  2017-06-30 15:52:39 来源:古港黄崎  我来说两句

综观中国东南福建地势图,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与西北-东南流向的河流,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Χ”,几乎填满福建全省,让人一望便心存畏惧。古人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福建境内西,南、北都有崇山峻岭与外界隔绝,“闽道更比蜀道难”。秦汉以降两千多年来,闽地五条出境古驿道都足履危蹬,陆路交通十分困难。唯有东南滨海,亘长的海岸线上有无数的天然良港,具有发展海上交通的优越条件。唐末,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由于陆路被淮南阻挡,只好走海路。于是,地处“州县要冲”的长溪黄崎,贲张“海口喉舌”,一跃成为闽海主航道。

早期航海技术比较落后,船只航行若远离海岸,危险性很大。因此,当时从福州往北的航船,在抵浙江宁波海域之前都是沿着海岸一级一级“循岸梯航”。由于当时北航的海船需在阴历六七月间启航才能够得到季节风之便利,可是偏偏这个时候又是台风季节,所以中继站和避风港就显得十分重要。

黄崎港是福建北部沿海最大的天然港,而且地处福州和温州的海路居中位置,故福州北上的船只一般先到此停泊,以补充淡水、柴米等给养后再继续北航。另一方面,黄崎港凭借湾中之港良好的避风条件,成为北航海船首选的理想避风港。北上的闽船先到此驻泊,看看台风气候然后再伺风开洋,可以大大降低航海风险。

公元834年,唐文宗《诏书》中载“蕃商会集之地,为岭南、福建、扬州”,当时的福州是全国三大贸易港口之一,人们曾用“百货随潮船入市”的诗句来形容其海上贸易之盛况。作为福州与北方海路交通的黄崎中继港,镇“置自唐之前,旧为税场,在三江口。东管长溪温麻港,西管宁德铜镜港,中管本镇甘棠港。宋熙宁中,以风涛难泊,商舟徙今所,设官监税。”唐榷务也,水谓“载囤(zaitun)”“后置监镇,从省部指挥。镇为州县要冲,海洋喉舌。”

“山号黄崎”,坐拥68.5公里长的海岸线,岛屿星罗棋布,水光潋滟浩淼。虽尽闽东北之地利,但“福建道从海口黄崎岸横石峰峭常为舟楫之患……”。黄崎港是太姥山西南两余脉伸入海中、环抱成钳形的湾中之港,海岸的礁岩因受海水长年冲击侵蚀,形成许多险峻、诡谲的奇岩异石。

至今,在黄崎岸边崎后山、岩下塘、石壁下,还留存一处处花岗岩被海侵(12000年至6000多年前)后所产生水平线剥蚀的痕迹。白马门“岛外岩崖”,是典型的古海蚀崖遗址。崖壁矗立波涛之上,水中时有礁石和海浪撞击,故古人谓其岸“横石巉峭”,风涛险恶。

光绪《福安县志》卷三十八“杂记”引《金溪闲谈》说,福安黄崎镇有巨石屹立大海波涛间,船只因此多颠覆,人溺亡。《新五代史》记载:“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州)、莱(州)朝贡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之)三四……”因此,开闽王把目光盯在了开浚“途经巨浸”上。

考其原因大体有以下两方面:其一,三沙湾对活跃福州北方海运及扩大与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海上贸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二,开辟甘棠港可以进一步沟通南北海上联系以适应政治附梁,扩大福建对外经济交流区域。当时,北方的广阔市场,正是闽国发展海外贸易的依托。福州北上航船是否方便,直接影响闽国与五代王朝保持友好关系;福州以北航线是否畅通,对闽国政权来说至关重要。

内容摘自下白石知青、福建省作家郑望撰写的《闽海甘棠港-海岸下白石》

  • 责任编辑:廖诗朝     关键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